从媒体人到瑜伽老师 黄惠如:诚实是找寻我是谁的快乐
十八年的时光,初生婴儿可以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翩翩少年。黄惠如离开待了十八年的公司,卸下名片上的杂志总编辑头衔。只带着「自己」,只身一人到北印度上瑜伽课拿到师资执照,又接着到南印度自助旅行,回来后把过程写成一本书分享,也成为瑜伽老师。
这个一连串的意外变动,让身边的人都为之惊讶,然而黄惠如却告诉我们:「我本来就没有想过要出书,就如同我没有要去印度、没有要参加瑜伽师资班、没有想过要当瑜伽老师、也没有想过要离职,所有事情都没有在计划里面。」一切就像是跟着内心出现的声音走。
为什么要把你的能量都放在准备不好的事情发生
从一间条件很好的公司请辞,已经让许多人佩服这个放弃的勇气。没想到离职后的下一站,就挑战女生自助旅行的高级班「印度」。
听到这个决定,大家几乎都会问「难道不会害怕吗?」黄惠如笑着说:「其实我并不是一点也不怕,我也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所以所有能找到的资料都要读过,也带了具有最详细街道地图的日文资料。虽然害怕,但既然决定了就出发。」
就像过去在杂志工作采访时,就算做好万全的准备,也会遇到各种无法掌握的突发状况,确定所有自己可掌握的事前工作已经做到极致,其他就到时候再随机应变。
这个事事都想要掌握、想要控制的习惯,即便到了北印度的瑜伽圣地瑞诗凯诗,在每天从早到晚规律又密集的课程中,黄惠如还是会挤出短暂的休息时间,到图书室去确认每天的电子邮件,和微弱的网路讯号奋战。
同学忍不住笑着问她:「都来到印度了,为什么每天还要收信。」黄惠如当时回答:「就算不能控制,我也要知道。」除了是过去工作上怕失控的不安感制约,自己的个性或许也占了一大部分。
连当地阿育吠陀医师,在看诊把脉后也告诉她:「我们的能量应该要用来准备好的事情发生,你为什么要把你的能量,都放在准备不好的事情发生?」
单纯的快乐可以没有任何原因
谈起工作上无论什么事都想要精准掌握的态度,黄惠如散发精明干练的眼神;然而提到在印度山洞遇到的苦行僧,要大家静坐后回答「我是谁」的那段过程,她却瞬间红了鼻头,眼泪也跟着落下来。心情比较平复后,又腼腆地跟我们说,每一次跟朋友分享、甚至是上广播节目时,提到这一段过程,总会忍不住触动情绪,就像回到在印度的当下心情。
当时在山洞静坐、梵唱的过程中,黄惠如还没向苦行僧开口询问自己的问题,内心就听到自己的答案。离开山洞的路程,大家静静地走着,泪水却默默涌出,不是因为伤心难过,而是从未体验过的、深刻存在内在的快乐。
原本预备好的问题「我下一步该怎么走?」依然是想精准掌握的心念,然而听到内心给的答案是「自己要把这种单纯的快乐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时,她领悟了这个书写,是分享这段自己走过的旅程,不是告诉别人怎么做,是一种放手的练习,才决定把这段旅程写成书出版,也希望读者可以开始出发,走向自己的旅程。
练习放松为简单欢呼
从一开始出发到印度,都还是事事想要掌握的状态。后来慢慢在瑜伽课程的过程中,学着练习放松。回到真正该有什么、就有什么反应的状态。就像小孩子一样,肚子饿了期待每一餐的食物,能够没有形象顾虑地为每一次的食物欢呼,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人在放松的时候,很难假装。」黄惠如也建议,想要回到最天真的状态,看到诚实的自己,就从「今天的紧绷跟疲劳不要留到明天」开始。现在晚上回到家,黄惠如会做一点简单的伸展,或是睡前让自己有一些简单的放松仪式。
黄惠如• 曾任《康健杂志》总编辑,并获国内外多项新闻奖项• 着有《当爸妈变成小孩》、《别让身体比你老》等;译有《超健康法》、《怎样防治高血压》、《怎样教好1∼2岁孩子》等书,以及影视作品《照顾我们所爱的人》• 2016年底一个人到了印度两个月,参加了瑜伽师资班,正式成为瑜伽老师;回到台湾后,再度面对「旅行后」的生活,学习将旅行所得落实在日常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122期/11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