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迪化207博物馆 欣赏老屋的精彩「人参」

「磨石子」是台湾人共同的生活记忆。走进大稻埕的「迪化207博物馆」,不少人第一句就说:「我阿嬷家地板也是长这样!」半世纪的老宅,用磨石子镶嵌出的蜂蜜人参,点出昔日中药历史。现在透过展览,让藏身全台一般人家与庙宇美丽磨石子工艺被看见。

图文/镜周刊

大稻埕是活生生的历史街区,每栋老屋历经岁月更迭,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位在迪化街巷口圆弧立面的红色老屋,线条简约,在一整排华丽仿巴洛克外观街屋中,显得格外有个性。

建于西元1962年的「广和堂药舖」,外头窗花上还留有当年的行号。尽管多次易主,在「台北故事馆」创办人陈国慈接手后,今年摇身成了「迪化207博物馆」。

还没踏进老屋,屋外地上「蜜蜂采蜜」磨石子图样便已吸引我的目光,再进门,地板上写着「老山高丽参字样,外加一条刻划细腻的人参,中药行的身份不言可喻,2楼地板上则用英文排出「Grapes」的葡萄图案,细腻的磨石子工法,优雅的磨石子楼梯扶手,在在展现匠师工艺,这也是老宅被列为「历史建筑」的主要原因,也因此,开幕展即以「无所不在的艺术—台湾磨石子特展」做为首展。

在1楼空间里,详述日治时期引进台湾的建筑工法「磨石子」的历史与工法,一粒粒的碎石子,大多来自台湾东部石矿切割后剩下来的边材,不只碎石有不同颜色,连水泥着色剂也能调出各种色谱,最令我好奇的是,这些图案是如何制作出来?原来全靠一旁展示的铜条模型,老师傅得事先用铜条弯曲焊接成所要图案,再把建材放入,费时费工

然而在50至70年代的台湾,「磨石子」工法十分流行,从寺庙鸟兽花卉民间故事,到一般民宅为了纪念落成年份的数字,或是为照相行镶嵌出相机、还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博物馆虽不能把实体的磨石子地面搬过来,但透过走遍全台各地的纪录与拍照,浓缩成一张张图卡影像,甚至在2楼还有年轻一代以「磨石子」为主题做成的文创商品。

除了欣赏「台湾磨石子特展」外,绝佳视野顶楼和3楼休憩空间更是不能错过,从顶楼能望见迪化街一整排的红瓦街屋与邻近的淡水河岸,位在3楼的自助式咖啡馆「207cafe」,半圆弧的窗边位置是最棒的景观位置,坐下来,细细回味这栋老屋半世纪来的精彩「人参」!

更多镜周刊报导摄影笔记北国秘汤天体日记昆布茶煮人肉(下) 废墟景点又一弹 阿公戏院上演美丽与哀愁【夏疯北海道】一年只开123天 拜访大雪山秘汤温泉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