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小邓歌声令人痴迷

邓丽君因歌而成名。成名后的邓丽君事实上已不属于她个人,她的名字成为世界几代华人心中的符号,她的歌声成了超越国界的「靡靡之音」,伴着每一个曾被感动的人,化成最深刻的记忆。当我们回眸的一刹,那些人生成长历程中的枝枝藤藤交织着邓丽君的婉约歌声。

人人陶醉

记得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是1980年7月,一个星月交辉的夜晚,我在六合县城南门郑庄表姐家。那个夜晚,我与老表中最小却比我大一岁的表兄豆子,还有他的几个好弟兄晚饭后早早守在上海红灯收音机前,努力搜索着据说可以收听到邓丽君歌声的电台零点时分,收音机里终于传出「澳洲广播电台,这里是自由之声对大陆广播,现在是邓丽君时间……」,随即「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绵绵歌声有如天籁飘香,一帮小弟兄顿屏气凝神,一个比一个陶醉。

那天夜里,我们还第一次倾听了「美酒咖啡」、「香港之夜」几首歌曲。几乎是同时,这些歌曲的手抄本也进入我的视野。从此,邓丽君及其歌声在我的生命中一直萦绕!

1981年春天,见到一个初中同学,男的、长头发、喇叭裤、自行车,尤其右手提着的一只高分贝单卡收录机格外引人注目,喇叭里播放邓丽君轻柔的歌声ˍˍ「路边野花不要采」,那种装扮与神气,正是那个时期小青年时髦典范,让我羡慕不已。

幸福憧憬

1982年上高中的时候,我所在的程桥中学班上有个叫马雁男生,他从答录机记下邓丽君的歌词学会哼上几只小曲。我在课间用笨拙的简谱记下大致的曲调,学会后再来教其他的「邓迷」一齐学唱。一首首如「不该不该」、「丝丝小雨」、「我没有骗你」等歌曲很快在校园传播开来。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充满着幸福与憧憬。

1984年秋,我在海安县曲塘镇的一所学校上学。尽管程琳的「风雨兼程」、「星」、「酒矸倘卖无」等歌声吸引了我,但每每到镇上最大的商场中,还是愿意倾听店里播放的邓丽君的歌声。街上小商铺或路边小贩,偷偷贩卖着一元一盘的「复制」邓丽君录音带,囊中羞涩的我顿生一个伟大理想ˍˍ坚信自己将来有能力拥有邓丽君的全套录音带。

八十年代,大陆歌坛风起云涌,港台知名的刘文正叶佳修费玉清费翔、龙飘飘等多歌星以及大陆本土朱逢博、李谷一、朱晓琳张行等歌星,不同风格的歌声此起彼伏,震撼着歌迷敏感的音乐神经,但邓丽君的歌声始终如日中天,没有被淹没。

1987年进入职场后,在店里一见到邓丽君的歌带,尽管价格不菲,仍会不惜重金购入!

1995年5月9日中午,我在南京水西门一家饭馆与几个朋友吃饭,忽然店里有人小声议论,说邓丽君昨天去世了。在场的人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随即电视新闻确认了这一消息。饭后几乎所有人心情都有些郁闷,而我外表的若无其事始终未能掩饰住内心深处偷偷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