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班人不轻松!光隆董事长自掏腰包增持股 想尽办法「不花钱就赚钱」

▲ (左起)光隆集团董事长詹贺博玉山财富管理事业资深副总张纶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远见杂志编辑李建兴。(图/远见杂志提供,下同)

记者李瑞瑾台北报导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家族企业后代,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孩,但实际却是不然,在面临科技化、全球化等挑战时,企业接班人面临让公司转型难题,身上背负的压力更大,对接班人来说,或许比上一代更难经营公司。

《远见杂志》针对全球家族企业接班传承进行了大调查,发现台湾家族企业对传承的急迫性高于全球平均,但家族成员对于股权及传承规划的方向,则略有不足。

远见杂志总编辑杨玛利指出,从创业潮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到了寻找接班人的时候,但台湾平均接班时间却比预期晚了五年。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台湾企业对「传承接班进度」最有急迫感,但家族成员对公司未来股权结构分配以及对未来的传承规划等,共识度都偏低,远见指出,或许台湾家族成员共识不够,才导致接班进度危机意识最高,认为传承迫在眉睫。此外,更认为传承的内容中,无形资产也非常重要。

成立将近60年的光隆集团如今已至第三代,现任董事长詹贺博表示,从父亲手中接下光隆时,公司状况并不是很好,加上自己没有在家中公司工作经验、父亲病重等情况,让他感受到迷茫与时间紧迫的压力。

詹贺博分享,他认为家族传承的最需要注意的有三个关键,第一,股权的分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持股虽不用达到一半,但是必须有一定的份量让自己有话语权,因此,他自掏腰包慢慢买进光隆公司股票,进入公司一年,将手中持股增至1成。

第二,是家族的价值观。他认为,有形的股权会越分越少,但无形资产可以越累积越多,若家族团结、拥有共识,再加上与员工关系良好、员工愿意支持等,对家族传承是很大帮助。

第三,是接班人加入的时间与成绩。詹贺博说自己是在2007年、29岁的时候加入光隆,透过先前在科技业的大规模制造工作经验,在加入集团之后,顺利地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在光隆集团,他在2010年时就争取到羽绒原料事业部负责人,当年该部门营业利益是1亿6500万,占全公司营业利益7成,2011年时则是1亿9600万,但全公司营业利益则是1亿9100万,因为全公司四个部门中有两部门在亏损,他也因亮眼的业绩表现,顺利地当上了执行长

在投入光隆集团之后,詹贺博也走出了自己的路,为了实现父亲「不要花钱只要赚钱」的目标,他透过与前代老员工合作、再加上三位从科技业找来帮忙的人手以及申请到的国防役创新人才,找出了羽绒原料特殊加工技术,做出防泼水、防火的衣料;此外,引入科技产业的制造管理水准,透过朋友的帮忙,让他不用花到什么钱,就顺利引入更有效率地制造生产模式,并成功运用在越南厂区,让越南厂区规模扩大,至今已有10个成衣厂、获利超过7成。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系会计学院双聘教授范博宏认为,接班人才必须从20年前就开始培养,且老一辈的人在挑选人才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沟通整合能力,尤其是「科学沟通」、用数字说服对方,对员工也是一样,更要传承父辈的无形资产,像是员工或是上下游厂商信任价值观念等。他说,詹董事长就确实符合了这些要点,也提醒这些都是在传承时必须要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