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历史风云 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收复有功第一人

东沙岛空拍图。(图/摘自高雄水利局网页

记者杨庭蒝/综合报导

解放军4、5月在南海动作频频,日媒更报导指出,解放军8月拟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军演,并以夺取东沙群岛目标。东沙群岛因为优异的地理位置,是国际航海交通的重要枢纽甲午战争时期曾被日军占领,战后由清朝驱舰前往收复。目前则由中华民国管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宣称拥有该群岛主权

东沙群岛是由东沙岛、南卫滩北卫滩3个珊瑚环礁构成,海域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最北端,距高雄约240浬。

位于南海这个充满主权争端的海域,东沙群岛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见于晋代裴渊的《广州记》,当中记载「珊瑚洲在(广东东莞)县南500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这里的珊瑚州指的就是东沙岛及其环礁。

中国自明朝起开发东沙群岛,1860年代(清同治年间)广东、海南两地渔民大量前往该处从事捕鱼、采藻及捕捉海龟等工作,并于东沙岛搭建木制工厂进行腌晒鱼肉海藻加工

▲东沙群岛位置图。(制图/记者林健华

东沙岛一度为日本人所占领,1907年8月,日商西泽吉治聚众占领东沙,插旗改名为「西泽岛」,并在岛上进行活动、建设。清朝知情后便有意收复,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去查看。

随后,中日展开谈判清廷还拿出史料证明东沙岛自古归中国所有,随后双方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厘清主权归属并撤离岛上的日人。李准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因为先后率舰巡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宣示了中国对该两处群岛的主权,为纪念他的功绩,今日南沙群岛内尚命名李准滩,而他也被当时的人誉为「百年来维护南海主权第一人」。

▲1954年驻军所建东沙岛岛碑。(图/记者林健华摄)

二战时期东沙岛重新由日本占领,战后先由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接收管辖南海诸岛,后再将此地划归广东省管辖。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在1949年12月退居台湾后,继续控制东沙,1979年7月将此地连同南沙群岛划归高雄市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将此地仍归广东省。目前东沙群岛为中华民国政府实际控制,并由海岸巡防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