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应待荒野想像不成立 其实…牠就住在你我身边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上狮子猎杀斑马,我们跟影片中的狮子又有何不同?(图/pixabay.com)动物当代思潮黄宗洁主讲

曾经有一位学者Sarah Whatmore举过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自然和文明的相互渗透。他说,「有没有人注意到,有多少野生动物节目好像都是在用餐时间播放?这是个寻常的巧合,指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遭遇文化和自然间棘手边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会以为野生动物只有去非洲才能看得到,跟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文明人没有直接关系,可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上狮子猎杀斑马,光是这样的相遇,就已经突显出文明与自然界限的暧昧性。

亦即背后必须有整个摄影团队长程飞行、精密的仪器,才能拍到这些画面。那些我们认为原始的、自然的部分,早已经用各种这样的方式,渗入我们的文明当中;且我们进食的行为,跟影片中狮子吃斑马又有何不同?

这样的相遇足以让我们看到,自然并不是跟我们无关的、遥远的蛮荒,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将发现包含暖化、人畜共通传染病等,我们对人类行动与行动后果漠视,已回过头来不断提醒我们人跟自然互动的关联性

例如狂牛症的出现,研究发现很可能是因为人去喂牛吃了含有死于羊搔症的羊作成的饲料所导致。这表示人类的行为违反自然之后,自然的变异又回过头来影响我们。▲人类行为违反自然:例如狂牛症是因为人喂牛吃了罹患羊搔症的羊所作成的饲料。(图/pexels.com)

另一方面,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被视为「一种爱好」。很多人会说:「你喜欢动物,所以关心动物很自然;我不喜欢动物,所以动物跟我没什么关系。」我很想打破这样的思维,因为动物不是像看电影、爱看书这样的一种嗜好,而是无论你喜欢或讨厌,它都与我们的生活勾连在一起,都存在我们所有社会网路当中。不管宠物动物园、经济动物、动物贸易走私等等,也都不断重新定义挑战我们过去以为「动物好好待在自然里就好」的假设。▲为什么小海狮离岸那么远,奄奄一息倒在马路边?(影/华盛顿邮报

「动物自然位置的假设」被扰乱跟挑战,已经可看到越来越多的例子。两年前美国民众发现有只小海狮以奄奄一息的姿态倒在他的车子旁边,这当然是非常突兀且让人惊骇的组合──为什么海狮会离岸那么远,在大马路上出现?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部分。当小海狮被救援后发现,牠是被收容中心先前救援过、野放过的海狮,没想到牠又回来了。

不管牠经过什么过程,爬回马路的背后都意味着,牠已经失去海里的谋生能力。这是一个海洋环境劣化警讯,食物的匮乏,让猎食技巧差的小海狮无法靠自己能力维生,最后爬回陆地。 ▲闯入香港童装店的惊慌小野猪,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了。

香港野猪闯入市区,也是蛮典型的案例。画面里的小野猪闯进一家童装店,牠惊慌地想找路逃走,小野猪跟穿着童装的儿童形象,形成满诡异的组合。香港这种案例越来越多,去年甚至发生两只野猪跑进停机坪的事件,后来一只被撞死,一只跳海了。

像这样所谓的「入侵」,也都是一个讯息,告诉我们──「动物应该待在跟我们生活无关的荒野里」,这样的想像,其实是不成立的。野猪的案例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香港空间太紧迫、太压缩,所以人与动物生活空间的重叠状况越明显,造成动物的存在感也越强烈。香港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其实并没有这么奇怪,因为野猪真的就「住在大街旁边」而已。

我去香港访问过一个主张以通报取代猎杀的团体「野猪关注组」,他们会带野猪去野放。他们说,「野猪并不是翻山越岭特地跑到童装店里,而是牠本来就住在附近啊。」

他的答案让我震撼的是,我发现像我这么了解动物的人,脑袋里的「想像地图」,也还是把野猪放到很偏僻的深山里去。也就是说,我们对动物自然的假设非常根深蒂固,很难从观念体系重新说服自己,「动物就在我身边」。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理解「自然的假设」到底是什么,才能去想像我们有无可能开启一个新的动物空间的逻辑。(待续)★本文由「动物当代思潮」提供,详细精彩内容,请看《牠乡何处?城市‧动物与文学》。

▼更多精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