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在照顾爸妈? 邓惠文:留个位子给那个人吧

图/康健杂志 文/叶懿德整理报导

父母变成需要被照顾的一方,无论是亲子情感系绊矛盾,还是手足间照顾分工的协调,往往令人身心俱疲,对此,精神科医师邓惠文在康健杂志和台湾人寿举办的世代讲座中,针对照顾失衡的实例给出建议,以下为摘要整理:

有想过「要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吗?这件事是可以想的吗?......」人生可能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计划的,但是照顾父母这件事,你有办法计划吗?谁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突然从一个活力充沛、高高在上的状态,突然跌落下来,有时候可能只是他出门不小心跌倒,或是原本以为只是有点不舒服,但检查报告结果所有人错愕,其实在照顾父母这件事上,子女往往会觉得措手不及,如果你有手足,「你有想过,谁会是那个主要照顾者吗?」

我分享一个故事,有一对姐妹妈妈有次重感冒再加上肠胃炎,非常不舒服,姐妹两人晚上陪着妈妈在急诊室,当时妈妈打着点滴,整个人因为很难受,情绪非常暴躁,结果半夜一两点,妹妹就说「姐,我要先走了。」其实姐姐当下很错愕,想说自己隔天也是一早要上班,而且并没办法请假,但她还是让妹妹先回去了。之后,姐妹聊起这件事,「那天你很累吗?怎么11点去急诊,凌晨1点多就要回家?」妹妹就说,「姐,我没办法承受,没办法看这么强悍的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样子,而且她一直不停抱怨,我很害怕。」

其实当人面对不舒服和疾病的时候,考验的是所有人格力完整性,所以在照顾长者的时候,可能会面对非常可怕的冲击,因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他可能已经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了。

(在照顾父母之前,应先检视家族关系间的失衡,处理好亲子、手足问题。此为示意图。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人有两只手,有分惯用手和非惯用手,父母也有惯用子女和非惯用子女,会变成惯用子女的,有两种极端状况:第一是父母最厚爱的那个小孩;另一种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同,所以想要表现得更好,在他内心深处,会希望「父母有一天会看到他」。曾经看过有家属,在病人已经弥留的时候,仍然不停追问「我这样照顾你,你高兴吗?」换言之,他直到最后一刻,都希望能得到父母认同。

我知道的一个故事是母亲非常偏爱妹妹,不管妹妹做错什么,一定是她顶罪,妈妈都护着妹妹,但是在妈妈要开重要的手术的时候,妹妹居然因为旅展优惠券要到期了,跟妈妈说「如果那时候我不去旅游,优惠就没有了」妈妈就说「你当然要去啊,没关系,有你姐姐在。」姐姐在跟我说完这句话之后,哭了50分钟,觉得实在是无言以对......其实姐姐是大学教授,但一听到妈妈生病,马上就把所有工作和行程都取消,没想到妹妹只是因为旅展优惠券,跑去跟妈妈商量,所以从此之后,在她照顾父母的计划中,就没有妹妹这个角色

但当要照顾父母的时候,才处理手足关系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在高压力的状况下,没办法解开任何伤口,所以如果现在父母亲状况没那么急迫,建议可以开始思考家族间的失衡,例如,你的手足是属于躲避型的,你有没有办法留个位子给他,或许他没办法照顾得很好,但如果你不留位子给他,你们之间那个「你比较能干」的洞会永远存在,如果你不锻炼他,你就是选择了自己照顾的命运,另一方面,你也要思考父母想要的是什么,有些老人家会说「因为姐姐能力太强了,妹妹都不敢回来陪我,」而且那个没有陪伴父母走最后一段路的人,他的内心可能是很扭曲的,他的愧疚感或许只能靠责怪别人,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所以尝试留一个位子给他,一周至少要有一天,用尽各种方式,让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照顾父母,不管他的方法是什么,都要忍住不干涉,因为老人家也许会觉得,「孩子不来陪伴他,不是因为他不孝顺,是因为他哥哥太强势了,」父母永远会为那个没有出现的孩子脱罪的,如果你已经做到这样,还是不能改变他,那你要想办法,把自己跟父母的帐安顿好,让日子能继续过下去。

(在照顾父母过程中,适时转换角色,让自己喘息,才能走得更远。此为示意画面。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我有一个病人,他希望能把父母亲接到家里侍奉晚年,因为他是唯一的儿子,他的姐妹都已经嫁出去了,但他的妻子从国外嫁来台湾,没办法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带有很深的愧疚感,也觉得「我为什么要照顾公婆到这种程度?」因此夫妻间有很多不愉快,两个人在参加家庭治疗时,妻子不断指责先生是妈宝,有一次先生受不了哭了,决定把话讲清楚。

先生:「我要把父母带在身边,不是因为我是妈宝,是因为我已经不是孩子,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要有担当。」

妻子:「你要担当什么,你的姐姐妹妹带走丰厚的嫁妆,却什么事都不管。」

先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是没有人照顾的可怜老人,我不是在照顾我记忆中的母亲,我照顾的是一个可怜的老人。」

他的妻子似乎无法理解,但这让我很有感触,「要怎么样把你照顾的父母看成是一个他者来照顾?」其实有时候把父母当作是他者,照顾起来比较容易,但有时候你又要记得,他们是你的父母,是你不能割舍的责任,这两种角色你必须不断转换,你才能够承受在照顾父母时面临的一切,这也是可以长照的关键,如果你没办法适时的转换角色,恐怕没办法长久的照顾父母,有时候你容许自己喘息一下,才能走得比较长远。

延伸阅读:

80老母不肯搬来住,远距儿女能做什么?

爸妈的最后一哩路,如何相爱不相恨?张曼娟谈90岁失能父:他怨我恨我,我没遗憾

该接父母同住、就近照顾吗?先问自己这3个问题

龙应台:我们习惯把家里的长辈当成是家具,看不见...

急需开拓新市场?人口老化危机变商机!4面向实用秘诀,掌握3兆元的银发市场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