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北元/监狱当安养院?收容人口老化背后的意义
▲当一个人习惯在监狱中任别人替自己决定生活的大小事,大脑不再需要为生活而思考时,已经无法负担的起自由的代价了。(图/Pixabay)
曾经有人问过我,「是不是有人一生离不开监狱,以监狱为家了?」我的答案是有,确实有人离不开监狱。
过去有一部电影,名叫《刺激1995》,那是一部典型的监狱生活电影,在电影的对白中,有一位监禁逾三十年的老鸟,对刚入监狱的菜鸟说:「你刚进来的时候会讨厌监狱,过不久你就会习惯监狱,到最后你会离不开监狱。」这句话说得真是贴切啊。
一个人初被关进监狱,就好像是一只刚被捕获的野生动物,被关在兽笼里,与大自然完全隔绝,重新适应笼子里的生活,这会有一段相当痛苦的时间,不停地冲撞铁龙;然而动物的适应性是很强大的,求生的本能是坚毅的,也许刚开始撞的鼻肿血流,不吃不喝,但几个月后,躁动的状况就安静下来了,开始吃笼子里的饮食。而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年,动物已经习惯被人豢养后,牠便失去了过去在野外求生的能力。在许多动物频道的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长期被豢养的动物要回归山林,需要花上许久的时间重新被训练,才可能确保成功野放。
人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习惯在监狱中任别人替自己决定生活的大小事,三餐都有人帮你送进牢房,大脑不再需要为生活而思考时,这样的人也失去了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的能力,他已经无法负担的起自由的代价了。
监狱里刑期较长的收容人,一生进出个几次监狱,大概就会在那里终老一生,因为他已经不会在自由社会中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正常社交,而家人朋友的放弃,更令他不知道哪里是家。
过去我在各个场合或是文章上便一再呼吁政府机关要重视监狱教化、技职训练、中途之家及更生照护的工作,将这些事项串在一起,就如同在训练被长期豢养的动物学习如何回归山林;而仅仅是因为假释通过或刑期届满,就将收容人踢出监狱大门,让他们自生自灭,因此就面临了高达60%以上的再犯率。
当一个收容人在年轻时入狱后,没有在教化上与更生照顾上受到正确的对待,极易造成再犯,而一再犯罪的结果就会变成刚刚所说的情况,监狱终究成了他的家。但我想问,这真的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人生吗?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关,但除了监狱,再也无处可以生活时,这该会是他们最悲哀及无奈的选择。
老年犯罪人口及收容人数不断的成长,根据《联合报》2015年的报导,收容人的高龄化问题,已让监所在照护方面出现困难。法务部统计,台湾去年的高龄收容人数高达2,551人,比2005年的964人增加1.6倍,预计再过8年,高龄收容人就会占全体收容人的一成以上。
邻近国家的日本,也同样面临收容人年龄严重老化的问题。据媒体报导,牢狱生活已然成为日本养老的一环。日本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监狱囚犯中的老人百分比年年创新高,目前几乎每5个女囚就有1个是年届65岁以上的长者。愈来愈多独居的贫穷老人们因犯罪被定罪收监,而且即使刑满出狱亦不惜再犯,宁当阶下囚,不做自由人,不图别的,只为安老。
日本整体经济国力的下滑,固然也是这个现象的重要因素,但我揣测这些会将监狱当养成养老院的人,绝非人生第一次进监狱「养老」,毕竟监狱对从未入监过的人来说,那是充满恐惧的暗黑地狱。
台湾目前所面临人口结构老化的现象,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监狱收容人口老化的问题,却非单纯人口结构老化一句话便可完全解释清楚的。老人的再犯率提高,牵涉到狱政、教化、更生及社会老人福利等问题,都在在需要我们的政府再加把劲了。
好文推荐
●刘北元,作家、更生团契志工,曾任律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