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沐浴成奢望! 4成失能者「卧床10年」未洗澡
▲日常沐浴成奢望!调查:4成失能者「卧床10年」未洗澡。(图/示意图/记者李孟璇摄)
全台失能人口高达50万人,对于长期卧床的失能者而言,简单的沐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华圣母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做的「干净身体调查」显示,有67%的家属无法帮失能者洗澡,卧床10年以上的患者,更有4成未曾洗过澡,分析其原因,除了照顾者年事已高外,也与家属认为洗澡「很危险」有关。
中华圣母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董事长陈美惠表示,根据调查,有4成的照顾者都已超过60岁高龄,洗澡受限于照顾者的体力、居家空间及设备,以致往往只能用「擦澡」的方式进行,长久下来卧床者会逐渐产生异味,为个人及家庭带来沈重的心理负担。
▲卫福部召开到宅沐浴车记者会。左为社家署署长简慧娟,右为中华圣母社会福利慈善机机会董事长陈美惠、执行长黎世宏。(图/记者严云岑摄)
家庭照顾者总会副主任张筱婵表示,照顾者不敢帮失能者洗澡,主要有2个原因。其一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四肢较为僵硬,若要到去浴室洗澡,需要有足够的移位技巧,将患者从躺姿变成坐姿,再移到轮椅上推去浴室,虽然护理师或物理治疗师做起来很简单,对于没有辅具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此外,浴室的空间设置,也是造成照顾者不敢帮忙洗澡的主因。浴室中若无无障碍空间,或者防滑、防跌贴条,都可能增加沐浴受伤风险,一旦发生憾事,往往会让照顾者自责不已。在生理、心理的双重压力下,照顾者通常都选择擦澡代替,等到社会资源介入,才能再度享受洗澡乐趣。
▲到宅沐浴示范。(图/记者严云岑摄)
张筱婵提到,她曾遇过一位卧床多年,身形还是很健壮的男子,女儿因长期的照顾、搬运,肩膀手臂都出现多处负伤。随着年纪渐长,洗澡频率从每天降至2、3天一次,到后来甚至3~4年没洗澡,后经中华圣母基金会介入,提供原床泡澡服务,才让这对父女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为了改善失能者的生活品质,卫福部社家署自2008年起补助中华民国圣母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购入「到宅沐浴车」,至今已购入33台,在20县市趴趴走,只要经过社福机关媒合,就有照服员与护理师提供每周到宅洗澡服务。
执行长黎世宏表示,长期卧床患者常有压疮问题,但定期洗澡可促进身体老化角质代谢,让新的皮肤再生能力提升,减少褥疮产生。在照服员介入洗澡的1小时,也疼提供照顾者喘息时间,洗完澡的长者心情与精神状况也会大为改善,降低往后一周的照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