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吴东亮海阔天空
折腾长达16年,台新金控总算要对「无缘的情人」彰化银行说再见了。对台新金控董事长吴东亮来说,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难免会有时不我与的不平,但想通了,退了这一步,台新金也等于重获新生,未必是坏事。
时间倒回16年前,吴东亮满怀要积极扩张台新银行的雄心壮志,溢价标下彰银,但显然剧本跟他想的不一样。后来就是,台新金迟迟无法合并彰银,反而如鲠在喉,随着时空环境完全不同,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站在财政部、金管会的立场,哪管你当年是怎样标下彰银,有多大的救命之恩,眼前的彰银确实不认恩人,亟欲甩开台新。于是乎迟不放手的台新金,就成为「公敌」,别说并彰银完全不可能,甚至还要你吐出来。
对吴东亮来说,除了帐面损失,有太多的怨气不足为外人道,但无法否认的是,彰银案已经成为沉重的包袱。如台新金2013年欲合并纽约人寿,就因为彰银案被驳回,直至今日才得以抱回保德信人寿归,已是8年之后。
对台新金也好,对吴东亮也罢,8年就等同于原地踏步,错失许多扩张机会,更只能眼睁睁看着很多同业超车,一筹莫展。但彰银案终究是要解决,没有太多虚耗的空间,且吴东亮不拍这个板,也没人能够代他决定。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决定很痛,但长痛绝对不如短痛,有了寿险的台新金,正式成为拥有三引擎的「全功能金控」,更重要的是,不管以后要并银行、并证券,或并人寿,也少了彰银案的变数,不再处处受制于它。
严格说起来,台新金并不是「拿彰银换保德信」,而是「拿彰银换到未来」,摘掉头上的紧箍咒,对外资法人、大小股东、员工,还有上百万台新金的客户,都是好事一桩,也让吴东亮的金融霸业,得以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