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法寶 廚餘發酵桶 剩食零浪費

北市大佳国小的厨余发酵桶是让营养午餐剩食零浪费的「神奇法宝」,学生戴手套将厨余沥水、捏干,做成初肥。记者余承翰/摄影

「营养是目标,好吃是手段。」每日供养一千六百多名学生营养午餐的台北市幸安国小校长曾振富说,供餐必须要学生爱吃,厨余减量须先从「好吃」下手,如何好吃又营养,就是厨师及营养师的专业训练。

幸安国小每天上午九时许,学校厨房就传来炒菜声,还不时飘菜肉香,营养师每天都在学生吃完午餐后,一一检视每班剩食回收桶,作为隔天菜单调整标准。记者采访当天,学童吃光红烧肉,豆干销量也好,青菜剩余比较多。

曾振富说,学校在学期初有菜单预审,午餐供应委员会议随时检讨供餐满意度,还要有好的保温餐车,学生打菜也有技巧。同学们吃完要用汤匙计算剩食量,希望每天厨余控制在一桶厨余桶内,约百分之六至八以下剩食量。

台北市大佳国小操场旁的厨余发酵桶是让营养午餐剩食零浪费的「神奇法宝」,学生戴手套将厨余沥水、捏干,送到发酵桶转动运作,七天变成初肥,静放三个月熟成堆肥后浇灌到小田园,让校园青菜长得又快又好。校长李钟慧多年前推动学校自设午餐厨房,每天厨余由师生制成堆肥浇灌小菜园,李钟慧认为「为什么孩子吃剩下的厨余要别人处理?食物品德教育更重要」,同学能了解吃下肚的食物怎么生长,也会想珍惜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

六年级学童李芊乐乐于担任厨余志工,一开始单纯是不想睡午觉,做了之后发现满好玩,现在看到不喜欢的菜也会吃光光。五年级学童李品娴也说,处理厨余时大家说说笑笑,也不会觉得恶心,爸妈也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