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涵/如果,奧運有不同的劇本
四年一度的奥运飨宴,在十七天精彩赛事过后,终于在灿烂烟火间华丽落幕。在这些日子里,全球观众仿佛置身夏乐宫广场,巴黎铁塔每天都出现在眼前,而台湾出赛选手们也不负期待,两金五铜的奖牌成绩应该足够让大家满意。
可是,如果没有那些奖牌呢?
用奥运得牌数来检视国家体育发展,并不是件公平的事,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单项运动可以在四年内培养出一个国手。在非集权主义的地方,推广运动应该从提高群众参与开始,进而提升全民健康,如此就会出现更多有能力挑战竞技赛事的选手,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酝酿,后人乘凉得要有前人种树才行。
与其用奖牌数衡量成绩,不如来看政府是否提供足够资源,让选手能尽力表现并享受比赛。过去常让人诟病的「官员坐商务舱,选手挤经济舱」陋习已经不再重演了,在本届奥运里,体育署除了设置让自家选手专属训练的运动中心、有专业防护团队进驻的物理治疗所以外,最被选手赞誉的就是膳食公寓。台湾选手们从住处步行十分钟就能吃到现煮牛肉面,相对于其他国家参赛者在社群媒体抱怨选手村食物的惨况,这就是很值得骄傲的进步。
说到金牌数,中国大陆在赛事前段金牌数量不断领先,重现北京奥运夺得世界首位的成果。虽然本届最后总奖牌数仍由美国居冠,但他们曾经独占鳌头的优势已不复见。事实上,因为美国竞技赛事鲜少政府参与,主要是由巨型大学运动经济体支撑,然而近年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在法庭惨败,非主流运动首当其冲,将逐渐丧失来自学校的资源分配。换句话说,中国大陆或将很快就取代美国,成为奥运霸主。
如果没有在赛场里那些缺乏气度的打压画面,台湾观众或许会更替中国大陆选手的表现感到开心。相反地,连转播都看得到未违规的台湾加油海报被暴力抢夺,这种情况应该只会让双方愈行愈远,球场内外个人层面友善互动的正面意义,也被消磨殆尽。
不论如何,奥运已经结束,麟洋配金牌将余韵犹存,长留在台湾观众心里;而林郁婷金牌将余波荡漾,持续受到攻击。面对被煽动放大的误解,台湾从上而下力挺自家女儿,无疑是林郁婷夺牌的最大动力。不过,如果今天不是她,而是其他国家选手遭遇此等待遇呢?我们是否还能保有相同性别认知,心疼被霸凌的受害者呢?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可是那并不值得气馁。至少从林郁婷身上,相信会有更多人经过这些天后,会因为同理心而愿意敞开心胸,开始从多元、平等和包容角度,与不只是性别,还包括种族、国族、社经地位,各式各样与我们不同的人重新学会相处。
毕竟,那才是奥林匹克比赛的真谛。
(作者为运动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