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與否大法官別放大自己 前大法官蘇永欽:要對死刑保持謙遜

死刑存废问题争论已久,上月23日,宪法法庭进行死刑违宪案言词辩论,最终结果将在3个月后出炉。关于死刑是否废除,司法院前副院长、前大法官苏永钦说,死刑议题敏感尖锐,需要审议式民主的基础来做决定跟思考,大法官可以推翻现行法律,但不应把「我」放很大,要不然会对社会造成摆荡,更直言「任何人都要对死刑保持谦逊」。

中华人权协会、台湾审议民主研究会今天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死刑存废 全民参与-审议民主启动」记者会,指出死刑议题不仅是法理问题,还涉及社会大众的伦理确信,以及复杂的制度变革与配套等,近20年来,台湾支持死刑的民调多落在8成,若纯以司法程序做决定,将造成司法与社会、民意机关的对立,有鉴于公民与民意机关缺乏有效方式发声,与司法深度对话,因此发起审议民主对死刑议题思辨。

死刑存废审议民主,由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前政务委员高思博,台湾审议民主研究会理事长、前政务委员朱云鹏,中华民国宪法学会理事长、司法院前副院长苏永钦等人发起,希望公民能在充分资讯下讨论,而非直觉式的表达意见;预计进行3000份问卷调查当前测,召开公民会议后,再进行问卷调查当后测。

记者会上,苏永钦表示,审议民主在民主国家比较少做,但死刑议题敏感尖锐,需要这样的基础做决定跟思考,虽然言词辩论后3个月内会有死刑存废判决,但审议民主是尝试改善提升品质、更接近内涵,和判决没有直接关系,是平行进行。

苏永钦说,从宪法管理来看,大法官确实可以推翻现行法律,但死刑是有很深刻的历史文化内容,包括重大的命案让人产生恐惧、晚上吃不下饭,都是外力强大的影响,大法官的决定影响很大,现在不完美的制度,不论任何人,都对死刑要保持谦逊。

苏永钦说,大法官不应该把「我」放很大,而是专注在法庭ㄧ上,更不适合高调地说话,这样会对社会造成摆荡,「我们永远不知道正义在哪边」,「死刑牵涉到很多事实、知识的问题,是需要被教育的,审议式民主提供更多的资料,这是一般人不会有时间知道」。

高思博说,死刑存废可以采取中间的立场,而非一定是对立的意见对撞,所以适合审议式民主,让彼此接收到双方的讯息,也可以被宪法法庭接收到,「对于判决有相关的贡献,对死刑绝对有改善的空间」。

中华人权协会、台湾审议民主研究会今天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死刑存废 全民参与-审议民主启动」记者会,有鉴于公民与民意机关缺乏有效方式发声,与司法深度对话,因此发起审议民主方式对死刑议题进行思辨。记者翁至成/摄影

前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本报资料照片)

中华人权协会、台湾审议民主研究会今天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死刑存废 全民参与-审议民主启动」记者会,有鉴于公民与民意机关缺乏有效方式发声,与司法深度对话,因此发起审议民主方式对死刑议题进行思辨。记者翁至成/摄影

中华人权协会、台湾审议民主研究会今天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死刑存废 全民参与-审议民主启动」记者会,有鉴于公民与民意机关缺乏有效方式发声,与司法深度对话,因此发起审议民主方式对死刑议题进行思辨。记者翁至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