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抬头 陆青不再急脱单
(设计划面/CFP)
对于「结婚」这件事,人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如今大陆年轻人对结婚生子不再着急,甚至不是人生的必然选项。许多年轻人表示,不结婚是因为「穷」,「结婚要买房、买车,我现在还没有钱」,「先脱贫、再脱单」。一个「穷」字带着一种戏谑,但背后蕴含着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据大陆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10年来新低。从不同省分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18年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北京公务员张帅,已经工作3年,还没考虑结婚。「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有房才能谈恋爱结婚呢?」张帅的困惑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困惑,虽然不明白婚姻为何一定要与房子、车子捆绑在一起。但大家都这么认为,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了。
高物质条件绑架婚姻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调查显示,结婚需要的越来越高物质条件,是导致晚婚或者不敢结婚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对婚姻的幸福绑架进了太多的物质条件,比如车、房、彩礼,加之一些情感自媒体不断提高择偶标准,致使当代年轻人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对婚姻的内在期待。」大陆著名心理观察员、某高校心理学教师周若愚表示。
「穷」不只是表面所蕴含的意义,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外显的态度,包含了年轻人对当代社会的结婚花费巨大的吐槽。事实上,如果要有房有车有学历有稳定工作再结婚,恐怕大部分人需要到40岁才能达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表示,「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传统婚育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个人主义的婚育观正在取代旧有的家族主义婚育观。」对于许多单身贵族来说,害怕「婚后复贫」、「失去自由」是其选择不进入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少女性表示,不结婚的原因是女性独立了,没必要依附于婚姻和男性而生存。媒体工作者李佳,刚过完30岁生日,有着稳定的收入,平时上班、健身、读书,年假独自出去旅游。许多女性与她一样,过着品质较高的单身生活,身边朋友的经历让她们担心婚后自己的生活水准会下降。
婚育成本不断增加
对于这一现象,周若愚认为,人类本性是趋利避害的,结婚的好处在于可以得到一个家庭,得到对方的经济支持,以及生儿育女的权利。「这些得到的东西在社会化进程中其实是逐渐减少的,结婚所付出的却开始大于其所带来的:丧失个人边界、极高的养育后代成本等。」
李建新也表示,当今社会,婚育的机会成本大增,年轻人若选择婚育,意味着要放弃可能的求学深造或职业升迁机会。
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结婚、不结婚,对社会来说是一件不容乐观的事情。结婚率和生育率息息相关,结不结婚对生育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李建新表示,伴随人们婚育观念转变,婚龄推迟,在成婚生育的社会中,与之相伴的就是出生人口数的减少,这使得大陆进入一个少子老龄化的动态过程,「这是一个人口危机的过程。」
2018年与2017年相比,大陆出生人数减少200万,0-15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持续下降;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反之,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王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