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启动「台湾智慧水联网」 三大感测器全天监测水质变化
工研院今(17)日启动「台湾智慧水联网」,发表固定式、移动式、手持式三大水质感测器,结合5G资通讯、AI人工智慧技术,可以进行全天候即时观测全国水质变化及分析,宣告台湾水质检测正式从人工迈入智慧感测的新时代。
环保署副署长蔡鸿德表示,环保署从空气品质物联网到智慧水联网,逐步完成台湾基础感测网络,透过工研院研发的感测元件,率先在新竹市进行示范场域试验,之后会推广到各县市环保局的稽查业务,促成台湾智慧水联网的成立。
▲环保署发放400台手持式水质感测器给13个县市。(图/记者姚惠茹摄)
蔡鸿德指出,目前水质感测器全台布建数已达150点,今年将持续与各县市环保局合办试验计划,并同步将400台手持式水质感测器发放给13个县市,透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达成智慧稽查、优化环境治理的目标。 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表示,环保署与工研院研发智慧水质感测系统,去年与新竹市合作布建水质感测器,完成22处建构水质感测网,透过智慧云端系统让市府能随时掌握辖内水质变化、把关水体用水安全,大幅提升新竹市的水质环境。
▲工研院发表移动式水质感测器。(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副院长彭裕民表示,工研院的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中,永续环境科技是积极发展项目之一,透过循环、绿能、空气、水质等创新技术开发,提供更优质生活环境,这次透过水质感测元件的开发与物联网平台技术,建构智慧水质环境监控系统,提供国人更优质的用水环境。 工研院表示,这次发表的固定式、移动式、手持式三大水质感测器,具有体积小、分析快速、高精确度、耐用性佳、操作简单、设置费用低,还有无线数据传输与物联网功能等特点,适用在大量布建,达到全面即时监控水质状况的目的。
▲工研院发表固定式水质感测器。(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指出,透过智慧水联网的建立,所有感测器数据将会整合到环保署IoT物联网资料中心,建构台湾专属的水资源大数据资料库,进行智慧化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检核,有效查找问题,成为环保人员检测水质利器,达到预警通报及智慧治理目标。
工研院说明,三大水质感测器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域,像是固定式感测器设备能量测出多项水质数据,如酸碱度、导电度、温度、化学需氧量、悬浮固体物、浊度及重金属铜离子等,而移动式感测器就像潜伏者,依据过往的采样以及水质陈情通报资料,在特定水域中检测及溯源。
工研院补充,手持式感测器,使用便利,还可结合个人行动装置,利于河川巡守队感测水质,而且三大水质感测器除了环境治理外,也能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植物工厂及自来水、饮用水检测等相关产业,共同投入水资源感测产业发展。
▲工研院发表手持式水质感测器。(图/记者姚惠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