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伤身 睡眠、体重问题恐加剧
医学研究指出,孤独感会导致睡眠障碍、体重问题及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图为示意图。(范扬光摄)
孤独对健康的危害
国际期刊《Nature》近期引用美国医疗保险公司Cigna Group 2021年数据,探讨孤独对健康的危害。调查显示,孤独成年人的睡眠障碍盛行率比不孤独者多7成、体重问题多5成、药物或化学物质的使用多2倍、神经系统疾病多3.5倍、肾脏或泌尿科问题多4成。专家分析,3C产品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疏离,现代社会追求功利、个人主义兴起,都是造就孤独感的原因。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表示,3C产品盛行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少子化、高龄社会来袭,青壮年工作压力高,陪伴长者的机会变少,许多长照家庭,长者都由外劳照顾,文化、语言都不同,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每个人都没办法以单独的个体存活在世界上」。南方心理咨商所院长罗惠群表示,从出生开始,人就与各种人事物产生关系,包括父母、手足、同学等,不是单独存在。关系在人类社会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在追求个人功能、创造的价值等功利主义之下,聚光灯也开始打在个体上。
过去社会中,人们内在探寻、关系经营的比例都很高,但随着痛苦指数升高,人的状态就失衡。罗惠群表示,当今的社会是追求个人主义的社会,太关注内在,害怕不优秀、不成功,忘了人在关系中的定义,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孤独感。
罗惠群表示,当人们失去了往外看的机会,没办法「利他」,就难以体会到生活中互相关怀、助人的快乐。人际关系的疏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构成影响,当压力荷尔蒙增多,就会增加癌症等健康风险,而失去亲密感,也难以分泌对人体有益的催产素。
面对当今社会的孤独感,陈秀熙认为,须善用AI解决,行动不便而难以外出者,可借由「社交元宇宙」方式与人互动,例如聊天机器人、虚拟实境等。
罗惠群也指出,AI现已被开发用于悲伤辅导中。面对失去孩子的家长,AI可模拟孩子成年后的样子、声音变化,甚至还能拥抱。当穿戴式装置兴起,沉浸式体验未来将有望取代实体接触,虚拟角色也会越来越真,虽然不是真的,但也是一种「关系」,或许将成为特定时代、特定族群的社交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