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院:美军售台「野战资讯通信系统」 强化战场通信存活率
▲陆军已完成7个打击旅及1个地区指挥部,合计23个「联兵营」的编组。(资料照/军闻社)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DSCA)日前宣布,售台「野战资讯通信系统」(Field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FICS)。对此,国防安全研究院指出,在战术网路现代化、装备、人力简化趋势下,此系统能提高战场通信存活率。
本次美方售台「野战资讯通信系统」,包括154个通讯节点、24个通讯继电器、8套网管系统与其相关设备、系统技术支援、人员培训与后勤支援等。
对此,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安全与决策推演研究所研究员杜贞仪指出,陆军于1996年接装之「陆区」系统,主合约商为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由机动通讯车组构成,以此建构各作战区野战网路通联,不仅曾于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赴灾区支援,也陆续进行升级。
杜贞仪表示,此「野战资讯通信系统」核心架构应已推进至全IP网路(All-IP network),并扩大无线传输频宽,整合语音、数据、图像及视讯,以单一网路架构支援多重服务,同步传递,达成全数位化指管作业。
杜贞仪说,近年美陆军积极进行战术网路现代化,新通讯装备规划以缩短远征布署野战开设时间为基本要求,精简机动车组,单位内以更少装备及人力达成同等,甚至更佳的通信效能,不仅提高机动性,也降低后勤维保负担,并配合进行军士官专长转型与编制调整。
杜贞仪表示,美军战术网路现代化方向,主要是基于远征作战情境,但在台海作战场景下,为因应作战形态快速转变,也有相近需求,所以「野战资讯通信系统」的设计、规划与后续布署,推测应秉持相似原则进行,以有效提高战场通信存活率。
对于近期各项军售案,杜贞仪表示,100座鱼叉飞弹岸置防御系统(HCDS)、11座「海马斯」高机动砲兵火箭系统(HIMARS)等。他认为,已赋予国军陆基水面、地面制压能力,若要有效分配目标,发挥联合火力打击的最大作战效益,则有赖指管通情系统整合。
杜贞仪认为,「野战资讯通信系统」构成机动通信骨干后,与其接续之作战区下各级野战部队通信装备,相同需求若能以三军整合、结合建案方向进行,应能就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进而强化联合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