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混淆!肠胃道间质瘤与一般胃癌大不同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导胃癌大肠癌是好发于肠胃道的癌症人闻之色变,但是你听过「肠胃道间质瘤」吗?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台湾近几年罹患肠胃道基质瘤的患者,每年约新增200~300个病例。虽然肠胃道间质瘤也是好发于肠胃道的恶性肿瘤,但却跟一般我们所认知的胃癌、肠癌大不相同。林口长庚纪念医院一般外科主任叶俊男医师表示,民众可能会将肠胃道间质基瘤与胃癌混淆,但这两种癌症的好发部位、诊断与治疗方式都不相同。肠胃道间质基瘤主要是发生在肠胃道黏膜下层肌肉层;胃癌则主要发生在胃黏膜细胞,治疗方式上,胃癌容易发生淋巴转移,因此多半需要配合淋巴廓清术,且需配合化学治疗,而肠胃道基质瘤主要的治疗方式则是切除病灶及使用标靶药物

年龄越小 多发性机率越高

肠胃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又称肠胃道基质瘤,常发生于50岁以上民众,男女罹病比例相当,一旦确诊为肠胃道间质基癌,多半为恶性肿瘤。叶医师进一步说明,主要又分为儿童型(18岁以下)与成人型,呈现的型态完全不同,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肠胃道间质瘤容易出现多发性的症状,因此民众必须把握治疗时机、积极追踪病情才能够获得控制。

肠胃道基质瘤病灶的部位分布广,从食道、胃、小肠、大肠至直肠等都可能出现,位于胃的肠胃道基质瘤比例约占50%;小肠约占25%;食道、直肠约15%;大肠则占10%,其中位于肠的肠胃道基质瘤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十多年之前,若患者切除肿瘤后发生复发,存活率平均只有一年,但如今在标靶药物的治疗下,许多病人的存活率都能提升到七年以上。

标靶药物切忌乱停药 定期追踪高复发风险

叶俊男医师指出,肠胃道基质瘤与一般癌症较为不同,非一般所认为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而且进行化疗效果不大,采用切除肿瘤后给予标靶药物的治疗方式,主要的标靶药物为基利克(Glivec)及纾癌特(Sutent)两种,50%的的患者在服用第一线标靶药物能阻止癌细胞生长或恶化转移,服用的30天内能降低癌细胞的活性,其并发症、副作用较缓和,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水肿或肠胃道症状。若是第一线标靶药物产生抗药性时,则施以第二线标靶药物纾癌特,民众服用标靶药物切忌私自调药或停药,许多民众因担心吃西药而转寻求中医或中药,叶医师表示,中药可以用来强身或补给体力,但不宜用来代替正规的治疗。

肠胃道基质瘤追踪复发较为困难,不像其他的癌症可以透过癌症抗原指数检查,因此,追踪主要病变的癌细胞C-KIT需要不断利用电脑断层扫描来追踪,医师会透过检查结果病理报告来评估患者复发的风险,低复发风险者需一年做一次电脑断层,而高复发风险者前三年每3至6个月需要追踪一次。民众若经医师诊断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申请重大伤病卡,叶俊男医师提醒患者定期追踪、依循医师指示确实服药,别让癌症成为生命中的绊脚石

▲图/优活健康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