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火线/哀希腊歌 拜伦之前的希腊辉煌时代

▲拜伦热爱希腊,图为他作希腊风格打扮的画像。(图/翻摄自网路)

记者朱锦华特稿

美国诗人小说家爱伦坡(Edgar Allen Poe)名篇《致海伦》(To Helen)里,有一传诵后世的经典句:Thy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大意是:你那女神般的气息/把我带回到罗马的壮伟/希腊的荣光

是的,基督教和希腊/罗马传统是西洋文明的两大基石,至今未坠。但罗马已非昔日的罗马,希腊还是当年的希腊吗?

希腊倒债危机近日闹得沸沸扬扬,在还债的态度和表现上,许多世人认为希腊迹近无赖。5日就「是否接受欧盟纾困条件」举行公投,如果结果是Say No,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地震

正如《纽约时报》一篇有关希腊倒债危机的文章里提出的疑问,阅听过「希腊的荣光」的人,心里不免纳闷:这个国家怎会沦落至此?

当然,近代希腊跟古希腊是有云泥之别。这个差别,早在19世纪时英国浪漫派大诗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824))早就发现了。

是的,「希腊的荣光」源远流长。很多人都知道,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更可以溯源至自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爱琴文化(西元前3000至1200年,当中包括著名的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之后城邦时代与起,无论是斯巴达三百壮士温泉关之役抵抗波斯入侵的悲壮事迹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及《奥德赛》、或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数学家的教诲和著作,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详的。

城邦时代没落后,深受希腊文化薰陶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大山崛起(公元前336年),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更把希腊文化发扬光大。亚历山大一生虽然短暂,但是这位盖世英雄却是希腊人的骄傲。

希腊之后的最大强权当然是罗马。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东哥德人灭亡后,定都君士坦丁堡(即今日伊斯坦堡)的东罗马帝国延续香火,亦称「拜占庭帝国」。尽管仍然自称「罗马帝国」,但这个帝国从席哈克略(Flavius Heraclius,610—641年)执政时期起,即全面希腊化。很多个皇帝都是希腊人,信奉的是东正教,说的是希腊语。所以,希腊文化是使用另一个「招牌」永续经营下来,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人攻陷为止。

之后,土耳其鄂图曼帝国席卷东欧巴尔干半岛,希腊被土耳其人统治,直到19世纪初,拜伦出现后,情况开始改变。

拜伦是浪漫派诗人,对古希腊的绝代风华是很有感觉的,但是在他生存的年代,这个他热爱的文明古国正挣扎于鄂图曼帝国的铁蹄之下。他的痛心可想而知。因此他以诗文哀悼之,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哀希腊歌》(The Isles of Greece),来自他的长篇组诗唐璜》(Don Juan)。当中如「长夏尚滔滔,颓阳照空岛」(苏曼殊译)等金句,更是脍炙人口。

《哀希腊歌》在民国初年十分有名,大学者胡适教育家马君武、诗人苏曼殊、闻一多、卞之琳、 金庸的堂亲查良铮(即作家穆旦) 等人都有翻译此诗。盛况可想而知。

天生反骨的拜伦并不诗文凭吊为满足。1823年7月,拜伦在义大利参加烧炭党人革命失败后,转往希腊,加入了推翻鄂图曼帝国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