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战争进化论——未来,谁来上演「微战争」(罗庆生)
全球公认美军是数位化军队,中国解放军DTS-03号称与美军Link22同级,有类似的数据链路系统。图为美国无人机与F-35搭配飞行任务。(图/美国空军)
就如同科技产品或艺术,战争也是不断进化,如果认为人类终究无法避免战争,就有必要理解战争。理解战争除了广泛阅读战史文献外,以理论为基础观察正在发生的武装冲突是重要途径,因为她们通常指出战争进化方向。乌克兰战争、加萨战争与周边的相关争斗,无疑谕示着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在这些武装冲突中,我们观察到愈来愈多的使用无人机或无人艇,是共同现象,而且战士们也已经摸索出使用这些无人载具的早期战术。
当一种新概念武器发展到这种程度,之后的战争就不会不使用。就如同第一世界大战末期坦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装甲师的决战为主流。而愈能透过组织、准则与战术的创新发挥新武器威力的军队,就是下一场战役的赢家,即便整体国家实力较对方逊色,例如二战初期的德军。
生活方式就是作战方式,二战对抗双方都是工业化大国,打的战争也是典型的工业化战争。现在已进入数位化时代,理论上应该打数位化战争,但冷战结束后的30多年虽然战争不断,却都是数位化大国打工业化甚至农业化小国,并没有发生过两个数位化大国之间的战争,因此真正的数位化战争是什么样貌,其实没有人知道。探索无人载具在战争中的角色与功能,或许有助于理解。
数位化战争、无人载具与「微战争」
先厘清所谓的数位化战争。从定义来看,数位化指得是将资讯转化为数字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文本可以大量储存、取得与传输,而且传输过程不会损失任何资讯。因此能称为数位化的产品,除了使用电脑操作之外,还必须有数据链路的连结。战机、战舰、战车等武器载台无论威力多大,如果仍用无线电语音指挥联络,而不是使用数据链路传送资讯,就只能算工业化产品。和数位化的差别,就好像早期打电话给盘商补货的柑仔店,与现在数位化管理的超商,作战效率不是差一点点而已。数位化因而被视为军队的战力倍增器,
美军很早就在其指管通情系统(C4ISR)上使用战术数据链路(TDL),目前已发展到Link-22,因而全球公认美军是数位化军队。美军打伊拉克、阿富汗如摧枯拉朽,在中东狙杀亲伊朗民兵将领,就如同外科手术般的精确,都来自军队数位化的高效能。
目前全球除美军之外,只有解放军有类似的数据链路系统,DTS-03号称与Link22同级。欧洲各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美国盟邦,军队透过TDL与美军联合作战,由美军指挥。严格来说,欧盟并没有自己的军队。
至于俄罗斯的军队,虽然武器系统相当先进,但从乌克兰战争的表现来看,仍属于工业化军队。这或许是战争初期打得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不过战场经验很快地让俄军成长。俄罗斯购置了数千个美国SpaceX星链卫星通讯系统的小型地面站(VSAT),使俄军可利用互联网传送资讯。合理推论未来会建立专属的军用通讯链路。乌克兰同样使用SpaceX星链系统,再加上北约提供大量军援与科技情报支持,数位化程度大幅提升,才足以和俄军对垒。否则想在黑海用飞弹或无人艇击沉俄罗斯军舰,是不可能的。
至于其他优秀军队,如以色列、韩国、日本与中华民国国军,虽然已经或正在进行数位化转型,但军舰、战机、飞弹都使用美国GPS卫星系统导航,美国一旦关掉GPS就战力归零,不可能挑战美军。不过2021年以色列开始研究不用GPS的导航技术,是否已经突破,还不清楚。
唯一有条件挑战美军的是同样数位化的解放军。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上线,正式摆脱美国GPS的控制,是关键指标。解放军目前还缺乏实作经验,差美军一截,正透过演习累积经验,一般预估2027年将有能力在西太平洋挑战美军。
如果「美中终必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真的不幸在美中竞争时踏进,那么这场战争将非常令人瞩目。不仅结果的部分牵动霸权是否转移,战争本身也将成为数位化战争典范,有很高的战史研究价值。战况不会是像波斯湾战争般的一面倒,而是势均力敌,双方不仅拚战略,还拚战场管理。
由于双方都有数位化的战力倍增器,攻击力将非常强大,而另一面防御力的进步是否能挡得住,就是大问题。双方全力开打损失都将非常惨重。美国几次兵棋推演,都推出这结论。以去年4月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兵推为例,解放军损失150多架战机、15艘潜舰、100多艘军舰与1艘航空母舰,美军损失90多架战机、2艘攻击潜舰被击沉、3艘攻击潜舰受损、2艘两栖登陆舰沉没、1艘航母受损。而这只是第一场战役,双方将继续造舰、练兵,重组军力,打第二场、第三场。全面性的战争,不是一、两年就结束。
老实说,战争打成这样,就真的是「大国的悲剧」。双方无论谁胜、谁负都将退出霸权竞逐舞台,由老三、老四,或被战火牵累最少的大国继承霸权。
因此,如果战争的结果必将是两败俱伤,而激烈竞争的意志冲突,又迫使双方寻求以战争屈服对手,那么就必须考虑全性战争的替代方案。在真实战争前使用无人机、无人艇,打一场无人载具的「微战争」,就是个很好的选项。
「微战争」的优势
「微战争」有机会取代或成为真实战争的序章,是因为两个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个就是价格便宜。
无人载具再怎么昂贵也比同级的载人武器系统便宜。美军MQ-9算是现役无人载具中最精密昂贵的,造价高达3000万美金,而F-35隐形战机是8000万起跳。如果采用机海战术,打造大量的廉价自杀无人机,那3万美金就能买到性能还不错的。至于造价超过2亿美金的全球之鹰,那是高空侦察载台,把她视为类似卫星的科技情报搜集工具更为恰当。
武器便宜在战争中很重要。因为武器平时是耐久财,战时却是消耗品。精密武器虽然威力巨大,却易损难修,如果打到消耗战,就不如经得起大量消耗的廉价武器好用。美国海马斯火箭系统最初投入乌克兰战场时战果丰硕,阿夫迪夫卡保卫战却看不到踪影,就是因为受损、故障与弹药耗尽。乌军只好用苏联时代库存火砲撑场面。撑不住,只能弃守。同样军购海马斯的国军要注意这限制因素。
第二个优点是不容易死人,这更重要。
今年2月在中东战场,美国因3名美军死于无人机攻击,动用B1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民兵报复;之后美军驻叙利亚基地遭到无人机反报复,至少6名库德族战士死亡,但因死亡者不包括美军,美国没有报复。
有美军死亡就报复、没死就算了,并不是拜登总统创下的先例,而是川普。2019年6月,美国一架全球之鹰被伊朗击落,当时美军已拟定报复计划,最后被川普总统挡下。毕竟无人机被摧毁只是财产损失,和战机被击落、飞行员阵亡的人命损失相比,是不同情境。
无人载具便宜,经得起消耗,可以大量使用;不容易死人,则可以大胆使用。如果大国竞争真的激烈到必须使用武力测试对方底线,使用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攻防,或者把无人机、艇母舰开出去互打,是自然发展。而传统的大型武器载台,也就面临是否过时的问题。
因为「微战争」的优势。精密昂贵的传统载台已不是大量廉价的无人载台对手,无论火力再强大或防卫再严密,都挡不住成百上千无人机蜂群的饱和攻击。大型战舰例如航母是又国力象征,被击沉的负担太沉重。因此昂贵的航母与大型战舰,在平时的吓阻还有意义,战时却可能只在安全距离外观战,或作为指挥平台。
这意味着战略与军事研究者需要调整研究焦点。损失上百架战机、数艘航母或大型战舰的战争情境已经过时,研究者应从对传统大型武器载台的偏好,转移到无人载台的科技发展与战术运用。战争正在向「微战争」演化,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的大型武器载台,在前数位化时代的过渡性角色正逐渐消失,终将被纯数位化的无人载台取代。未来战士的战斗技巧可能类似打电动玩具,而不需要枪砲射击,正如工业化时代战士,不再需要舞刀弄剑一样。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