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台海战争早打比晚打好?关键是美国造船业太弱(罗庆生)

福特号航母2005年开工,2013年下水,总建造成本高达128亿美元, 8年的建造时间也拖得太久。(图/美国海军)

最近美国智库或现、退役将领纷纷预测台海战争,而且场景从2027年逐渐拉近到2026甚至2025,似乎战争已迫在眉睫。然而今年春节台湾照样歌舞升平,毫无紧张气氛,年后股市也照涨不误。显然台湾人和美国人对台海战争的看法不一样。未来谁对、谁错,就看历史验证。

在此先不谈台湾人观点,而是关注美国。愈来愈提前的战争预言,显示这些战略学者或将领们的焦虑,美国战略社群已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打这场战争。虽然国际政治学者提醒这是「修昔底德陷阱」,最好别打,但美、中必有一战可能是历史宿命,无法避免。

美国对抗中国崛起的策略是只要竞争,不要冲突,拜登政府即一再强调要建立「护栏」。但美国不打中国,等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够强,能阻止中国不打美国吗?对经济与战略资源的步步紧逼,是让日本下决心攻打美国,这是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现在美国视晶片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中国科技战进行围剿,和当年压制日本的形势几乎一样。所以,谁能保证另一次珍珠港事件不会发生?战略是看大势与前瞻,一般民众或许想不到,但熟悉战史的战略社群,不会看不透这个战略逻辑。

这就是美军将领焦虑的地方。中国军事实力愈来愈强,相对美国则愈来愈弱,要维持「可信的吓阻力」愈来愈难,这绝非偏见而是客观事实。美军虽号称无敌,但也经不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铁律。美军多数的中大型战舰仍是30年前建造,现在已经老旧,未来老化将更严重,如何对抗「下饺子」般纷纷下水的解放军新战舰?而未来的美、中大战,海军肯定是主角,就算空军与陆军很强,能支援的也有限。

美国造船业严重衰败

美国真正的弱点并不是半导体,而是造船业的衰败。依据2021年数据,全球十大造船厂,美国一家都没有,中国则有4家。今年最新公布的数据,则是2022年全球造船订单,49.8%在中国企业手中。未来战争如果发生,美军物资的跨洋运补,难道要依赖中国制造的船舶吗?

美军虽有4个军事造船厂,但设备老旧,又缺乏熟练工人。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美国造船业在2000年后流失了约两万名技术熟练工人,且缺口还在继续增加。这使得他们应付现役战舰的例行保养就已经忙不过来。《美国之音》报导,在2015财年至2020财年期间,海军潜艇按时完成的维护率仅为46%,在414艘需要保养维修的潜艇中,只有191艘按时完成,总计延迟高达2525天。

造船业衰败也拖累了舰队更新的速度。造船厂虽有大量的军舰订单,但赶造不及,福特号航母2005年开工,2013年下水;同级2号舰甘迺迪号2011年开工,2019年下水,且不说总建造成本高达128亿美元(这相当台湾一年的国防预算), 8年的建造时间也拖得太久。即便美国海军将航母采购周期从5年提升为4年,12艘航母的更新计划,也只能预定2060年完成。2060年?那时福特号下水已接近50年,也该汰换了。

建造一艘新版的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驱逐舰也需要3年时间。美国海军约有200多艘中大型军舰需要更新,而因为造船业的衰败,一年能有3、4艘替换就算不错。美国海军想除役全部22艘提康德罗加(Ticonderoga)级巡洋舰,就是因为保养这些老船还要投入大量资源,不如全部除役,空出船坞造新舰。然而国会担心战力空隙太大,不同意。

中国则是新舰下水太多,船员训练不及,所以是「装备等人」。然而几年后愈来愈多的船员成熟,解放军海军战力,就将逐渐接近美军太平洋舰队。

「拳怕少壮」是武术铁律,军武也一样。细心的观察者会注意到,这些年美军执行「自由航行行动」的次数逐年减少。不是美军不想去,而是太多军舰在港口排队等待维修保养。解放军出海演训次数则是逐年增多,航程也愈来愈远,加速累积经验。这显示太平洋两岸的军事天平,正从大幅向美倾斜,逐渐转平,而未来可能向中国倾斜的趋势。

美国造船业为何衰败?

美国是海权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居然会坐视造船业衰败到这种程度,真是难以理解。难道没有战略学者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吗?当然有,去年8月美国智库西格摩研究所(Sagamore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退役海军上校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即在《国家评论》发文,指出美国造船业已经无力维系长期战争。

亨德里克斯认为,美国不能依赖外国建造的船只来往美国港口运送货物,也不能依赖外国制造商来生产海军和商船所需的关键部件,因为这些能力都会在战时被扼杀,构成危及国家安全的巨大战略漏洞。

美国前副助理国防部长科尔比(Elbridge Colby)与前白宫国安会幕僚长格雷(Alexander Gray)也联名投书《华尔街日报》,指出60年代古巴危机时美国还拥有28家能够建造远洋海军战舰的造船厂,到了90年代,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区域内只剩下2个海军造船厂和不到20个船坞,远低于海军需求。他们强调:「如果没有能够快速生产和维修的国防工业基础,美国就像是一支只能踢上半场比赛的足球队。」

什么意思?战争通常不是一场战役就结束,双方可以重新动员、编组军队,再打一场。正如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年初发布兵棋推演命名为「下次战争的第一场战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打的只是战争的第一场,之后还有第二场,甚至第三、第四场战役。而即便上半场领先,决定战争胜负的也是下半场。所以谁的国防工业基础能快速重建作战舰队,谁的赢面就大。看到美国相对中国如此衰败的造船业,美国战略社群能不着急吗?

因此他们建议美国能够像「晶片法案」一样,也通过「船舶法案」,大规模补贴造船厂,让造船业恢复往日荣光,将造船和修船能力本土化。然而,他们的担忧是对的,但解决方案却是错的。因为任何保护主义措施都是糖衣毒药,短期即便有效,长期也必然伤害产业竞争力。美国造船业之所以衰败到这种程度,正是源于一个一百多年前(1920年)通过的保护主义法案:《商船法》(The Merchant Marine Act);也称为琼斯法案。

琼斯法案规定,所有在美国港口之间运输货物的船舶都必须是美国籍,完全在美国组装、主要部件由美国制造、船员至少75%是美国人。这保护性够强,完全阻挡外国人染指,美国造船业于是蓬勃发展,太平洋战争期间(1941到1945年)甚至制造了高达122艘的航空母舰。这惊人的造船能力,让美国最终能在太平洋打赢日本。

之后,则因为造船厂只要吃美国市场就很够,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造船成本与国际差距愈来愈大。然而美国市场本身,却愈来愈小。因为美国造船太贵,虽然商船使用年限一般为20年,但船东能修就修、能补就补,船龄大多超过30年。造船厂无利可图,于是一间一间倒闭。

这就是美国造船业衰败的原因,现在要解决很困难。即便以重补贴方式重建造船业,让船厂有竞争力接国际订单,也是拿美国人的钱,去补贴国际船东。美国也不能要求跑国际航线的美国籍商船必须在美国制造,那只会让更多的美国商船改挂巴拿马、赖比瑞亚或其他国家国旗。事实上美国海运公司经营成本太高,疫情前的2019 年,全球贸易量107 亿吨,美国籍船队占比只有0.2%,已经微乎其微。

美国造船业衰败基本无解。这表示,即便美军打赢美中战争的第一场台海战役,最终也会输掉整个战争。因此,一个可能性就必须注意,美国战略社群预测台海战争的时间表提前,或许暗示他们期望战争早点发生。

的确,对美国来说,如果这场战争真的免不了,早打比晚打好。现在打,美军仍有巨大优势,2027年后双方实力快速拉近,再打就很难说。认为短期台海不会打仗的台湾人,不宜太乐观。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