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国整顿与监管大企业不公平竞争的思路(罗庆生)

市场失灵,扭曲了资本生产力,造成反竞争,并使创富成果由资本拥有者独享。大陆引导产业发展过程制造了许多富豪,但这并不是中共所乐见。滴滴赴美上市遭中国政府网络安全审查。(图/路透)

虽然在大国竞争背景下遭到西方政府抵制,但中共建党百年庆典仍收到1300多封贺电函,还包括德国社民党、共党,义大利民主党,英国上议院工党部分议员等西方政党与要员的贺电。庆典是否荣耀不是重点,重点在中共执政成就受到全球关注。那些来自西方国家之外的贺电,说明中国大陆的发展受到俄国、东协、中亚、中东欧、南美与非洲国家重视;而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抵制,则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中国崛起」的事实。

中美竞争的表象是霸权,也就是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但核心则是经济理论与制度之争。这连结18世纪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哪个更能增加人类福祉的政治经济学争论,虽然在上世纪末随着苏联的瓦解,显示美式资本主义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却因中共的经济成就,而呈现了另一种的可能性。

中共的经济成就

中共从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段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七一百年党庆之前,戚嘉林教授搜集相关论文,编辑了《中共力量来自何方》一书深入论述,书中章节涉及1949年以前的「国、共」关系,以及1949年后中共自身发展变化,总的范围包括了「建党发展、意识形态、社会减贫、经济成长、文化科技、台湾学人、军工军队」等诸多议题。

其中,有关中共改革开放部分,在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以后,中共将信奉的共产主义重新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即全力发展经济。国内总生产(GDP)在1979至2019年的40年间,平均年增长9.4%。虽然「抗中」在华盛顿成为共识,具体呈现美国对大陆GDP在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致使未来很可能超越美国的担忧。果真如此,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胜过「美国模式」,而威胁美国领导的价值观。

这对台湾是有意义的。两岸经济发展台湾原本有先发优势,1980年代即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现在经济天平已向大陆倾斜。20年前台商在大陆还呼风唤雨,现在许多台湾人为大陆老板打工。10年前大陆观光客还羡慕台北101为世界第一高楼,现在大陆超过101的大厦已经有6栋。虽然人均GDP台湾还领先大陆,但同样很可能被超越。

事实上,台湾经济沉疴相当严重。日前有篇报导,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第一次领薪水的薪资单只有2万5千多,想到自己当年第一次领薪水也是2万5,不由得感慨万千。台湾的经济问题在于「不富」,经济增长相对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其他三小龙迟缓;同时又「不均」,有限增长的所得,分配给资本、土地拥有者与经营者,而不是广大的劳动者。增长迟滞与分配不均同时出现,是台湾的经济重病。

台湾在大陆的经济增长中曾扮演引导性角色,例如1979年大陆参酌台湾加工出口区,设立了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台湾经验让大陆避免了可能犯下的错误,少走许多弯路。现在大陆经济已走出自己的路,反而有许多值得台湾借镜之处。

然而政府对大陆采取「无视」的态度,似乎大陆的经济发展与台湾无关,中共及大陆问题研究在学界被边缘化,媒体则陷入资讯茧房,许多民众不知道大陆的经济成就仍自满于台湾先进,并认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显示大陆依赖台湾。

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台湾可以参考大陆作法,解决不富又不均的经济困境,两岸透过贸易,经济连结已经愈来愈深,2020年台湾出口大陆货物占比已高达总出口的43.8%。虽然贸易是相互依赖,台湾需要大陆市场,大陆需要台湾生产的电子零附件;但台湾经济是出口导向,出口占GDP比重高达七成,而大陆则启动内需循环。这意味着大陆经济荣估将影响台湾,而不是相互影响。台湾有必要关注中共的经济发展与未来。

中共的「发展经济学」

古典经济理论将劳动、土地、资本列为生产要素,观察中共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可说是将生产要素的生产力陆续释放的过程。

「让一部分人先富」政策释放了劳动生产力,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释放了土地生产力,透过「招商引资」向全球招商,则引进早期欠缺的资本与技术。这些努力让大陆制造业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再以惊人速度进入全球经济体领先群的同时,也累积了愈来愈多的资本。

累积足够资本后经济要进一步增长,就要释放资本的生产力,也就是要从劳力密集产业升级为资本密集。大陆学者于是提出「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作为经济政策的指引。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有别于1970年代末以来在全球发展经济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要差异是政府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延续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强调市场机制,认为干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因而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政府只要在财政与金融政策上稳定市场即可。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则依据凯因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政府要扮演更积极角色,不仅要有积极的财政与金融政策,还要有积极的产业政策。为促进经济增长,政府要主动发掘具有优势的产业,鼓励企业勇于投入,并给予这些先行企业补贴,以抵销其所冒的风险。

这理论引导相当成功,大陆高科技企业因而迅速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业者的领先地位,因而引起美国高度关切。2018年川普发动「贸易战」的核心诉求,就是要中国大陆取消补贴政策。但中共始终坚持,宁愿承担高关税并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在签订《中美经济贸易协定》也没有让步。继任的拜登政府于是强化「科技战」的部分,阻止大陆科技创新。这使中共原本着重于企业应用层面的支持,转而鼓励科学教育的基础研究,以补强科技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上台后,政策性的补贴反而成为美国共识。既然无法强迫中国大陆取消补贴,那么美国也应该透过补贴强化竞争。在两党支持下,美国国会陆续通过法案,对研发、科学教育以及半导体企业的补贴已高达2500亿美元。美国并没有因为竞争而「无视」中共的经济成就,反而是参考中国大陆的作法,提出强化自己竞争的问题解决方案。

大陆经济的未来展望

释放资本生产力固然有效的推动经济增长,但资本是一头经济猛兽,容易扩张失序而造成市场的垄断与分配不均。例如阿里巴巴要求商家只能加入单一网购平台,迫使商家选择市占较大的淘宝网,而让其他平台因缺乏优质商家而丧失竞争力。美团等外送平台则收集送餐骑手数据,再透过演算法压缩配送时间,而获得更大收益,但伤害了骑手权益。

这表示市场失灵,扭曲了资本生产力,造成反竞争,并使创富成果由资本拥有者独享。大陆引导产业发展过程制造了许多富豪,《富比士》2021的全球富豪榜,北京首度超过纽约,成为「拥有最多亿万富豪的城市」。但这并不是中共所乐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共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例如为因应城乡发展不均,对农村的「扶贫」很早就开始。1986年成立专责扶贫机构、提供专项资金,以提高贫困农村的收入。习近平上台后再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状况的贫困农民,以不同方式精确管理治贫,同时提高扶贫资金,2020年达1461亿元人民币,使所有贫困县「摘帽」。

「共同富裕」的目标,意味着中共期望经济增长果实能为全民所共享,因而对资本猛兽的监管也就较西方更为积极。不仅会提供企业补贴,以抵销其风险,也会遏制资本的失序扩张,以维持公平竞争与公平的所得分配。这是为何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持续强化对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滴滴…等大企业的整顿与监管,加重其社会责任。

美式资本主义认为,「所得不均」能提供必要诱因,是资本主义运作良好的基础,平均的所得分配会造成经济增长的迟缓;「所得不均」是经济成长的必要之恶。在这种观点下,市场担心中共对大企业的整顿与监管将影响企业获利,减缓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因而大幅下跌。

然而新的经济学研究却认为,合理的所得分配,才能够促进经济成长,而不是「所得不均」。愈来愈多,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迪格里兹(Joseph Stiglitz)、克鲁曼(Paul Krugman)在内的经济学者指出:财富过度集中,才是造成经济成长迟缓的原因。

关键在消费,这个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当所得增加时,少数富人所增加的消费支出,将不如一般大众。因而财富愈集中,创造的有效需求愈少。以美团等外送平台为例,当平台透过演算法,压缩骑手配送时间,增加更多利润,将这些资本利得分配给少数的股东,所创造的有效需求,绝对不如将奖金分配给广大的骑手后,他们整体所增加的消费支出。

如果这个理论是有效的,那么中共对大企业的整顿与监管,虽减少了企业利润,但能创造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所得分配,将有利于内需增加,而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共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个重大的经济制度实验。这个结合了共产主义理想性与资本主义现实性的经济体制,是否能融合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点,或排除其缺点,而更增加人民的经济福祉,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有重大意义。经济实验本身当然还要面对未来许多的不可预测性,但40多年来的成就已令人瞩目。大陆经济荣枯对台湾有高度影响。台湾应抛弃意识形态偏见,对大陆经济发展的未来,投以更多的关注。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