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解放军「军武大秀」的战略意涵(罗庆生)
这架白帝乙型战机外型极为尖锐,机翼末端向下偏折,这有高超音速飞机的特征。(图/微博+)
不久前解放军秀出几款高科技武器,包括配备电磁弹射器的076两栖攻击舰、两款第六代战机、运-20改装的空警-3000预警机。每一款都是足以改变战场规则的高科技武器,解放军一下秀出4款,对美国的震撼可想而知。有智库学者认为是「试图影响美国军心」,特斯拉与SpaceX 创办人马斯克则是用「斯普尼克时刻」来形容。那是指1957年,美国人看到苏联领先美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斯普尼克1号时所感受的恐惧与焦虑,似乎暗示他认为这些武器系统的性能已经超越美军。是不是?不知道。但岁末年终之际的解放军「军武大秀」,却有必要探讨其战略意涵。
事实上两个月前的珠海航展,已经可以看出解放军大秀军武的意图。琳瑯满目的各式无人机、歼-20S、歼-35…连科幻味十足的「白帝」空天战机都摆出实体模型来,再加上年底的连续展示,以梭哈赛局来形容,就是解放军all in。这不是巧合,是刻意安排的战略对话。中国大陆想要告诉世界一些事。这有两种可能。
解放军show hand 美军跟不跟?
第一种可能,是邀请美国军备竞赛。尤其成都试飞的那款编号36011战机,是明显的show hand。无垂直尾翼的翼身融合布局非常先进,三具发动机尤其耐人寻味。低估者认为是两具引擎力量不够,所以才需要第三具。但如果真是如此就没什么好担心,马斯克不会用「斯普尼克时刻」来形容。
要担心的是它第三具发动机和另外两具不同。机身侧的两具是涡扇发动机,用于起飞、降落,以及在较低空域巡航。机背上第三具是冲压发动机,用于高高空巡航。这种布局是全球首见。冲压发动机通常用于高速飞弹,极少用于飞行器。之前有的,就是中国大陆的MD-22 宽域飞行器。这表示中国已掌握在「临近空间」飞行的技术。
「临近空间」是指距地表20公里到100公里的近太空。因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同样燃料,可以飞得更快、更远。飞行器要在大气层内超过5马赫速度,也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必须在临近空间。要飞行超远程距离,也要在临近空间。美国正在研发的新型号「联合防区外空对面飞弹」AGM-158XR,就是先发射至临近空间巡航,接近目标后再下降攻击,才有机会达到1800公里射程的设计目标。
因此这款型号可能是歼轰-36的战机,如果真能在临近空间巡航,那5倍音速、4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就不是不可能。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高科技。即便质疑它没那么厉害,中国至少已领先世界做出自己的下一代战机。问题是:美国要不要跟进?
美军「下世代空中优势」(NGAD)战机很早就已经立项,某些构型也已进行过试飞,但因单机成本拉高到3亿美金,空军受不了这钱坑一度考虑不玩,现由川普政府上任后决定。由于深获川普信任的马斯克曾批评生产有人战机是「笨蛋行为」,一般认为可能不做了。但如今解放军36011号战机现身,美军NGAD要不要做,又生悬念。
做,就踏入和中国「军备竞赛」的陷阱。美国当年就是用军备竞赛拖垮经济体质不如美国的苏联。现在美国制造业衰退,军武制造成本是中国的3到4倍,造1艘航母的经费,中国可以造3艘。加上超过36兆美元的国债,光利息每年就超过1兆。如果搞军备竞赛,美国可能输掉「美中竞争」。
不做,则将有损美国威望。美军是美国霸权的依靠,制空权是美军致胜的保证,解放军拥有比美军更先进的战机意味着什么?战略同行都心知肚明。即便美国有比中国更聪明的AI、更高端的晶片、更先进的发动机,不造战机,也等于零。
美军会不会继续打造NGAD战机,目前难以判断,要看川普上任后,美国军工复合体和政府效率部之间的政策拔河而定。
战略转为「威慑」 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放军all in还有另一个更高的可能性,那就是「军事战略」转变,由之前的「备战」,转为「威慑」。
在进入21世纪之前,解放军军事战略就有过一次大转变:由准备打「人民战争」转变为「打赢一场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军事战略是解放军建军的最高指导原则。美军则是「吓阻」。这两种战略的差别主要在外显的部分。要打赢战争,必须隐藏实力。正如《孙子》所说:「能示之不能,用示之不用」,因此即便有100分的实力,表现出来的,也只是80分。
吓阻则不同,吓阻是要让对手震撼于你的实力,而不敢动手挑衅,因此一定要把全部实力,甚至超过地展现出来。100分的实力,表现出来的,是120分。以前美军航母经常巡行各国港口,邀请各国高阶军官上舰参观,军事科技发展也公开透明,都是基于「吓阻」战略,让所有潜在对手,都畏惧美军的强大。
解放军以前之所以强调「保密」,就是要隐藏实力,不能让假想敌知道我手上的致胜王牌或大杀器。而美军也不是不知道「军事机密」的重要,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但让对手知道我的实力,知道我有能力报复,更为重要,是形成「吓阻力」的关键。所谓吓阻3C:实力(Capability)、可信度(Credibility)与沟通(Communication);展现实力,就是战略沟通的一环。
因此这次先进战机试飞,大剌剌的在城市上空飞过,即为排除「保密」,公开展现实力。所以会让各方有「解放军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厉害?」的震撼,是因为以前让你看到的是80分,现在是120分。解放军没变厉害,变的是军事战略,由备战转为威慑,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对美军说:看看我这拳头,你敢打吗?
虽然吓阻与威慑,最初都是从英文deter翻译过来,但在中文语境,意义略有差别。吓阻被动、消极,威慑主动、积极。如果解放军真的改采威慑战略,动作会比美军更强悍。军事发展会愈来愈公开,让外界彻底知道她的实力。机、舰巡航范围,则会愈来愈扩大,可以预期将往第二岛链靠近。五角大厦会很快地进行兵棋推演,将这些新武器纳入。兵推结果将会和以前不同。「试图影响美国军心」的说法,也不算错。
马斯克形容为「斯普尼克时刻」的用意是要警醒美国人,不要再妄自尊大,要赶快发愤图强。当年苏联发射斯普尼克1号震醒美国人,美国于是推行一连串包括科学教育的改革,之后「阿波罗计划」突破,成功登陆月球,最终赢得美苏冷战。
无独有偶,另一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曼(Thomas Friedman),也曾用「斯普尼克时刻」来警醒美国人。这位曾经以《世界是平的》一书闻名国际的观察家访问北京、上海一周后,12月中旬在纽时发表他的考察报告,开宗明义就指出:当我们沉睡时,中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实现了大跃进。」他的警告更为直白:「如果我们不利用这段时间像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时那样回应中国,发起自己的全面科学、创新和工业推动,我们就会完蛋」。
无论如何,在解放军秀出这场军武大戏后,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已经改变,2025年开始将是不同的局面。马斯克等人试图警醒美国人,台湾同样也需要警醒。「美中竞争」天平已经向中国倾斜,台湾要应变。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 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中天新闻网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