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国陷入中东泥沼 最佳解方就是撤军(罗庆生)

在美国连续3天持续打击叶门叛军「青年运动」之际,美国务卿布林肯抵达沙乌地阿拉伯,斡旋以哈停火。图为布林肯1月拜会沙国王储。(摘自美国国务院官网)

以哈战争的外溢效应已经让美国陷入中东泥沼。如果持续投入军事力量,势将影响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竞争大局,然而退缩则有损美国威望。美国要如何摆脱这进退两难的困局?

从表面上看,以色列攻击迦萨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是让美国陷入中东泥沼的主因,如果能摆平这件事,应该就能脱身。白宫正全力外交斡旋,在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东各国后,2月12日拜登总统还以国是访问的最高礼节欢迎约旦国王访美,寻求一个至少6周的停火机会。

然而,白宫寻求的是短期停火而不是长期的和平解决方案,因为以色列以及反以色列的武装民兵,都无意在和平方案上妥协,能够有6周的停火已经算是成就。

问题的关键是,美国没有筹码施压以色列可以理解,毕竟犹太金主有惊人的政治影响力,但无法像以往一样压制反以色列或者说亲伊朗的武装民兵,却让观察者意外。因此更深层次的分析,或许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已无法胜任复杂的中东任务,才迫使美国只能以外交途径解决。而要解决的可能不只是迦萨的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在迦萨的攻击行动,较之前已经和缓很多。

美军实力相对退化

美军已无法胜任中东任务可从两个面向观察。第一是亲伊朗民兵的武力进化,有能力威胁美军;第二则是美军本身已经老化,实力相对退步。

之前美军能够在充满敌意的地区建立前进基地,是因为美军的军事能力与当地武装民兵有「代差」,能确保驻军安全。而这「代差」正逐渐弥平。

作战方式就是生活方式,军事的发展从最早的渔猎到农业时代,再到工业时代,现在已进化到数位时代,每代军事能力都大幅超越前一代,先进军队因此可以在落后地区横行无阻。1990年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美国数位化军队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击溃伊拉克工业化大军,死于敌军砲火的战士,居然比友军误击的意外死亡还要少。

这是因为先进的军事科技能够让前代的武力失效。这就是「代差」。当武装民兵的军事能力普遍留在工业化甚至更早的农业化时代,任何对美军的攻击都无效,因此基地安全无虞。

然而第一次波斯湾战争距今已超过30年,30多年来随着电脑与智慧手机的普及,武装民兵的军事能力也随之进化,反舰飞弹能击中英国商船、无人机能击中美军基地就是表征。军事能力的「代差」正在弥平,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已不再是安全无虞。

虽然遭到攻击后,美军可以透过大规模报复作为吓阻或削弱敌对势力的手段,但2月2日美军动用B1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叙利亚、伊拉克境内亲伊朗民兵后,2月5日美军驻叙利亚基地又遭到无人机攻击,证明报复效果已经收敛。

事实上,不切断武器装备源头,武力就可以重建。如此轰炸不仅不会削弱武装民兵反而使他们愈打愈强。因为能累积军事经验,等同美军以实战训练他们。

因此美国出现要将攻击目标扩及伊朗境内的主张,以切断武装民兵武器装备的来源。不过伊朗势必反击,将使中东危机快速升高。美国会冒着危机升高的风险打伊朗吗?

这就要谈第二个观察面向。美军本身已经老化,不再像当年打波斯湾战争时的那么兵强马壮。30多年来美军武装并没有全面性的更迭换代,现在活跃在红海附近的武力,仍然是当年打波斯湾战争的那些,包括空袭的B1轰炸机。虽然这些武装相较其他国家仍然先进,但毕竟老旧,执行短期任务可以,长时间作战就有些承受不起。美国空军近年坠机事故频传,就被归咎于战机老旧故障。

虽然好的保养可以延长武器系统寿命,但美军内部管理似乎有问题。2018年开始,美国国防部邀请外部会计事务所对美军各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到去年已经6次,没有一次通过。去年负责审计的会计事务所提出「拒绝表示意见」的报告,指出帐目不符与价格虚增等问题。前者如2800亿美元资产不知道哪里去了,后者如2016年空军以32.6万美元购买391个咖啡杯。当然这不能直接推论美军贪腐,但显然有浪费与无效率现象。

这让人质疑美军已经没有能力像2003年打伊拉克一样,再打一场波斯湾战争。何况还有阿富汗战争陷入泥沼的经验,即便打垮正规军,人家不投降,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点一点的游击战把美军拖到乏力为止。美军在阿富汗的惨痛经验,就是美国战略学者试图在台湾防卫上复制的蓝本。

美军打伊朗境内目标问题不大,但要打到伊朗投降、无力反击,那是绝无可能,除非动用核武。如果中国还支持伊朗反击,岂不成为美国和中国代理人的战争?如此美国将被「美伊战争」拖垮而成就中国霸权。美国有识之士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它发生。

中东动乱将牵动台海安全

美国不会也不能打伊朗,因此也就无法削弱亲伊朗民兵的武装。随着经验累积,这些民兵组织的军事能力将继续提升。虽然无论如何提升也打不赢美军,但在不对称作战概念下,却可以造成美军伤害。无人机、无人艇的偷击将愈来愈熟练。警戒会疲乏,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悲剧。在红海的美军舰队可以离岸远远的避免遭无人艇或飞弹击中,但陆上基地被无人机攻击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再造成美军伤亡,白宫处理起来很棘手。

美国如果挣脱不出中东泥沼,将牵动台海安全,不利于对抗中国崛起的挑战。虽然美方曾强调乌克兰战争和以哈冲突不影响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存在与资源分配,但这话只能安慰一般民众,无法说服专业的战略研究者。军事资源有限,分配相互排挤,已陷入战火的东欧与中东,对军事资源需求有急迫性,分配必然优先印太,台海安全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例如去年美国对台军售19项价值220亿美元的武器,即延迟交货,已影响国军建军备战规划期程。今年虽宣称将陆续交货,但如中东动乱扩大,交货期恐怕还要再延。

再如去年11月2日,美、加军舰各一艘通过台海自由航行之后,迄今只在1月25日由一艘美舰执行台海自由航行任务。相较之前5年60次的纪录,无论频率与强度都大幅下降。这固然与美舰日趋老旧,需要保养维修的时间更长有关,但红海护航行动的资源排挤,也是原因之一。

美国是超级强权,拥有全球利益,美军驻扎因而遍布全球,但现在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相较美军的日益老化,解放军新军舰、战机大量服役,且数位化程度不输美军。美国如果还坚持以前的荣光,将兵力分散全球,并仰赖盟邦合作,吓阻的可信度将会降低,非常危险。

因为盟邦的合作不可靠。平时一同演习是一回事,战时联合作战是另外一回事。在国家利益优先下,各国未必会支持与本国利益关联不大的军事冒险。红海危机发生时美国宣称要成立10国联盟护航,最后却仍是美舰独挑大梁。台海如果有事,美军能期望日、韩、澳的军舰,在第一岛链帮美舰挡飞弹吗?

美国要集中力量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需要脱离中东泥沼,以便将更多资源投入印太。目前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还驻有数千美军,这些已成为攻击目标的美军基地已经愈来愈不能保障自己安全,撤回是唯一解方。然而军事的逻辑是进攻容易撤退难,如果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的公关灾难再度发生,拜登总统今年大概不用选了。

从这角度看,白宫在中东的外交斡旋,更像是撤退前的佯攻,以争取更安全的撤退空间。如果美国与伊朗台面下另有交易,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分析,美国2月2日的空袭报复所以延迟将近一周,是要让伊朗撤除人员,以避免扩大成美国与伊朗的冲突;那么美国要求伊朗抑制武装民兵暂停对美军基地的攻击,期望美国撤军的伊朗或许也会同意。果真如此,中东形势将会和缓些。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