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国对台湾为何不敢「战略清晰」?(罗庆生)

美国国务卿林肯警告如果有任何人试图以武力改变西太平洋现状将犯下「严重错误」,但他并没有回答如果中国军事行动,美国是否会采取军事回应的问题。拜登政府台海政策立场,仍然是以往的「战略模糊」,而不是鹰派所期望的「战略清晰」。(美国国务院提供/中央社)

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美国认真关切中国大陆台湾的步步进逼,警告如果有任何人试图以武力改变西太平洋现状将犯下「严重错误」。但这看似严厉的立场表态,实际上却让台湾鹰派失望,因为他并没有回答如果中国军事行动,美国是否会采取军事回应的问题。换言之,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立场,仍然是以往的「战略模糊」,而不是鹰派所期望的「战略清晰」。

美国是否应明确表态,承诺中国动武时军事回应?是近来美国智库国会山庄热议的问题。4月7日《纽约时报》一篇<拜登政府强势支持台湾,是时候放弃「战略模糊」了吗?>的文章,描绘了华府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包括著名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N. Haass),与2006至2011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盖茨(Robert Gates),都主张放弃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明确表态美国将军事回应中国对台动武。

不过,这个智库或国会山庄很夯的议题,到了白宫与国务院却突然消音。即便强势抗中的川普,或者任期尾巴还有段最后疯狂的蓬佩奥,在宣布取消美台官方交往限制时也回避这个议题。

为什么?强势支持台湾不是美国两党共识吗?为何在中国动武时会不会军事回应却不说清楚?明确表态的「战略清晰」,有那么困难吗?

美国一向避免介入台海冲突

要厘清这议题,我们先回顾历史,审视一下美国对介入台海冲突的态度。

从1948年以来,美国就尽力避免介入国共内战,那时候解放军还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美军介入能力绰绰有余。但即便如此,美国仍选择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国民政府在大陆一步步退却。国务院还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表示中华民国在国共内战的失败是国民政府本身的问题,与美国无关。

直至1954年,韩战结束后,美国体会台湾在其太平洋防线上第一岛链中间位置的重要性,才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但美国虽承诺协防台湾,却也限制台湾反攻大陆,以免将美军拖进战争。此时美国的台海政策是「战略清晰」,明确告诉两岸不得单方面动武、改变现况。

美国政策改为「战略模糊」,是197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中华民国断交后。美国改采「联中制苏」的冷战战略,台湾地缘政治地位降低,但第一岛链中间的战略位置仍很重要,因此美国以《台湾关系法》取代失效后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表示将提供台湾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但不明确承诺协防台湾,以避免激怒北京,也避免鼓励台湾宣布独立而导致军事入侵。

这议题被重新炒起,是美中对抗格局形成后。台湾第一岛链中间位置对美国太平洋防线的巩固非常重要,现在还要再加上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的重要性。解放军愈来愈多甚至常态性的绕岛航行或演习,被解释为动武企图愈来愈明显。智库学者担心,「战略模糊」会让中国怀疑美国捍卫台湾的决心,认为应做出明确的承诺以避免中国误判,如此虽然看似鹰派,其实反而更安全。

「战略清晰」的逻辑是吓阻。画出清晰红线并让对手知道,你只要敢越过红线必遭报复,如此对手将因避免遭报复而不敢行动。成功的吓阻有3个条件(3C),即实力(capability)、可信度(credibility)与沟通(communication)。也就是在对手越过红线时有报复的实力、必然报复的决心,以及让对方知道这两点。

美国菁英认为,唯一会使美中全球权力斗争演变成一场实际军事冲突的地方,就是台湾。美国要在避免一场两败俱伤的武装冲突的前提下,保护这个科技产业发达的民主岛屿。这是两党共识,问题是怎么做。冷战时期,美国曾有多次展现不惜一战决心而成功吓阻的经验,例如古巴危机,因而主张「战略清晰」者认为,要吓阻中国对台动武,必须要有明确承诺,展现决心。

但这看似合理的逻辑,为何无法获得支持?

首先是可信度。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却只是美国的重要利益。美中地缘政治对抗,中国若失去台湾,让台湾独立或由美国驻军,则沿海精华区门户大开,遭受直接威胁。但美国若失去台湾,让解放军在花莲部署海、空军,则只丧失太平洋防线的第一岛链,之后还有第二岛链的关岛、中途岛、夏威夷岛等1万多公里的宽广海域。

台湾这岛屿对中、美两方的重要性,是不对等的。美国相信中国会为台湾不惜一战,否则也不会担心台湾宣布独立而导致军事入侵;但要让中国相信美国会不惜为台湾而战,恐怕美国自己都不会相信。

可信度不够,吓阻就无效。但若承诺,就必须说到、做到,否则美国威望大损。如此美国就必须考虑万一必须动武的情境。美军是否有足够实力,全面压制解放军呢?

美中军事实力正快速接近

主张「战略清晰」者如哈斯或盖茨是美国的资深政客,经验与思考固然很周密,但或许印象上仍停留在美国军力的巅峰时期,认为美军只要一出手,就必然可以给解放军惨痛教训

美军实力全球第一,这没有错,尤其海、空军。11个航母战斗群,每个都相当于一个中等强国战力。这还是因为各国有陆上基地可用,如果是到大洋打制海作战,全世界所有海军兵力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美军。

问题是,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1970年代建立后却没有替换更新。F-15战机首飞1972年、F-16首飞1974年、F-18首飞1978年,现在仍执行任务。至于较新的F-22只量产187架,不能全靠它,且妥善率居然低到不足50%,应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问题。预定替换的通用战斗机F-35居然问题百出,还不如旧款可靠,现在已传出停产消息。这些70年代的旧款战机经升级后虽仍能维持70%以上的妥善率,但逐年下滑。

海军也一样,尼米兹级航母首舰1972年下水,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首舰1981年下水,柏克驱逐舰首舰1989年下水,算是比较新的。预定替换的朱瓦特级驱逐舰却因不适合海战,从原本的32艘一路缩减,最后只造3艘。35艘的濒海战斗舰(LCS)吨位又太小,无法满足高强度作战需求。已进入退役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可能被迫延役。

虽然这些作战平台的威力在全球仍首屈一指,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厉害是很厉害,老了还是不行。

美军的战略误判以及打了10多年的反恐战争,消耗太多资源,拖垮了美军。面对解放军新款机、舰不断服役,美军已发觉问题严重,已展开新一代作战平台的研发,如重型巡洋舰(Heavy Cruiser)、驱逐舰的「DDG Next」,以及6代战机的下世代空优(NGAD)计划,但这些都还在纸上作业阶段,且美机、舰数量庞大,要全面更新替换,恐怕要到2035年甚至2050年,要看美国政府愿意砸多少军费而定。

相对美军实力逐渐下降,解放军则迅速上升,3个航母战斗群的大舰队战力正在形成中,双方实力快速接近。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在美国国会作证时指出,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将在10年内浮现,甚至「最快6年」就会展现出来,就是描述解放军能力快速提升的现象。虽然美军整体战力还是很庞大,但美军有全球责任,解放军只要专注西太平洋,印太司令部所辖兵力,很快就要压制不住解放军。

承诺回应中国动武要动用军队。所以,对台海「战略清晰」或「战略模糊」这议题,真正有发言权的,不是智库学者或议员政客,而是美国国防部的军人。打仗是会死人的,中国不是叙利亚或伊拉克,要美国军人去打可能大量伤亡的战争,总要问一下国防部意见,但五角大厦会支持这种高风险的承诺吗?

在国会作证时面对国会议员的热切询问,戴维森回答得耐人寻味。他说:「我认为,我们40多年的战略模糊帮助台湾保持了现状,但你知道,这些事情应该定期重新考虑。我期待对话。」既然肯定「战略模糊」帮台海维持现状,美军对话时是什么立场,就不言可喻了。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