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走在钢丝上的中日关系(张望)
图为日本外相林芳正。(路透社)
中日关系目前似乎处在十字路口。
4月1-2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分别获得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和中国外长秦刚的接见,可谓受到北京高规格的礼遇。但同时,中方亦警示日本不要盲目追随美国为虎作伥。王毅特别强调:日本追随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在战略上是短视的,政治上是错误的,外交上是不明智的。面对林芳正要求中方释放涉嫌间谍行为的日本驻华企业人员,中方以依法处理为理由予以拒绝。北京对日方针目前可概括为:刚柔并济,一方面礼遇日本知华派政治家,但又不忘警告岸田政权不要在追随美国的路上走得太远。
观察目前日本国内对林外相访华的舆论反应,主要在两点问题上抱有不安和疑虑:一是对近期涉嫌间谍行为的日本驻华企业人员在华被被拘留的恐惧。据日媒报导,2015年以来已有17名日本人在中国被拘留,本次事件令不少在华日企干部人心惶惶。据称,本次事件对在北京的日侨圈冲击极大,纷纷希望日本政府协助解决这一问题。二是对中方海警局执法船只近期在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的所谓「领海入侵」 表示担忧。据称,本次海警局执法舰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船对峙超过了80个小时,创下史上最长纪录。对于本次海警行动,中方理据是:两艘有右翼背景的冲绳渔船于3月底进入钓鱼岛领海,令海警执法船觉得有必要进入钓鱼岛执行警戒航行,驱离日本渔船。
然而,日媒主流对于以上事件的中方视角只字未提,在报道手法上有欠客观公正。有日媒评论员表示:本次林芳正访华有一种被要胁的感觉,即北京一方面高规格接待日本外相,但另一方面在外相访华前后对日采取强硬措施,拘留日人且「入侵尖阁」。
●日本对华外交的两个规律
日本在G7峰会上是否会剑指中国?要回答这一问题就有必要先从学理上归纳过去数十年日本对华外交的规律:
第一个规律需要观察国际体系层面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即:当日美关系出现不稳或出现绕过日本的中美「越顶外交」,日本会倾向通过对华」战术对冲」(tactical hedging)来平衡来自美国的不确定性;反之,当日美关系良好,两国目标一致防范中国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政策往往趋向「战略制衡」(strategic balancing)。 2023年的情况属于后者。自2021年后,鉴于拜登政府告别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加强与东亚民主盟国的协调,日本主流在「中国问题」上向美国逐步靠拢,对华制衡战略在国内气氛上已经俨然成形。
日本外相林芳正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外长会晤
另一个规律和「内政-外交联动」(foreign-domestic linkages)层面有关。这就需要观察者摆脱以「外交战略」的视角来解读日本对华外交的习惯,而是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日本首相的内政强弱及其和外交的联动关系。过去20年日本政治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内政强势的鹰派首相往往能管控中日关系,反而是内政弱势的鸽派首相容易令两国关系失控。例如,安倍晋三在2006年/2013年后停止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在2017-2020年对华实施战术接近/对冲,反而得到了自民党内保守鹰派的谅解,令中日关系止跌回升;2010年-2012年间的日本民主党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相比自民党要温和得多,但是由于内部施政不善而导致支持率暴跌,令对华外交让步空间被压缩,致使当年民主党政府在钓鱼岛领土问题上的处理几近失控!
●岸田政权的本质:状况追随型内阁
同样道理,目前亲中宏池会背景的岸田只是第5大派阀领袖,对华让步往往会在党内/国内面对激烈的反弹,令中日关系跌宕起伏。2022年7月安倍遇刺前,岸田的内阁支持率接近70%,因此在对华方针上具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对北京的意向还是有所照顾的。例如:在2021年12月民主峰会上强调:需要尊重每个国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努力推动民主深化;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不跟随欧美国家杯葛中国,派遣东京奥委会主席桥本圣子赴会。然而,2022年8月后,岸田政府因为自民党统一教会问题支持率暴跌至30%,大大压缩了岸田对华温和外交的空间。过去数月,鸽派岸田的对华强硬做法更像是在意来自国内/党内鹰派的压力,而并非真的打算在外交上与中国全面决裂。
如今,日本4月的民调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恢复到50%左右。民调还显示日本选民对岸田的外交表现较为满意,可见岸田通过强硬外交来拉动支持率的策略奏效。长年研究日本政治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御厨贵5月初在接受《读卖新闻》专访时如此形容这个执政将近一年半的内阁:岸田的执政风格,更像是一个行政官员,而非一国首相,没有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理念,采取的是「状况追随主义」,即根据外部情况被动式的应对政策议题,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实际上是一个「善后处理型内阁」。基于以上日本内部的视角,美国《时代杂志》称岸田正在令日本告别和平主义迈向军事大国;中国主流战略界认为岸田正在加强对华综合战略博弈,都可能是高估了日本战略规划的能力,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受本国战略思维方式惯性影响的过度解读和外交误判。
改善中日关系,需要双向的正面互动(positive interaction)。面对日本,中国作为大国应以柔力应对,尤其是目前回升的岸田支持率已经形成了对华采取相对温和外交的客观条件。要想争取日本政治家和日本社会对中国的谅解,北京就要了解对日外交措辞过硬反而会在日本国内产生逆反心理,令岸田面对更大压力而难以回应中方关切,并进而加速把日本推向美国。日本则要对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保持尊重,并应避免过分强调对华威慑逻辑(deterrence) 和只从军事层面来看待日中关系。东京须保持对华外交对话和沟通,这可防止因官方关系变动而殃及中日民间交流,符合日本社会的整体利益。(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