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舰载定生死 陆歼-31前途坎坷

中国歼-31战机2014年11月11日在珠海航展中心上空进行飞行表演的画面,被称为「鹘鹰」的歼-31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第4代双发中型匿踪战机。(图/新华社

中国军事博物馆最近展出的航母模型引发网民热议专家关注,一般认为,展出疑似003型航母上的舰载机酷似歼-20。许多分析认为,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应该是歼-20,而不是FC-31鹘鹰,也就是俗称的歼-31战机。

新浪军事的分析指出,首飞已6年的歼-20目前已经装备解放军小批试用,而与其首飞相隔仅1年的歼-31,前途至今仍不明。

歼-31战机的定位是中型战机,这样定位好处多多,在中国,它可以和歼-20相辅相成,替换现役2代机部分老旧3代机,用相对低廉的成本,来提高中国航空兵的武器装备水准规模。而在国外,它可以避开重型匿踪战机的狭小市场,以拥抱广大的中型匿踪战机市场。

分析指出,它可以利用自身的价格优势出口无法买到美国F-35匿踪战机,却想拥有4代机的地区,如中东各大石油出口国,继而接替枭龙战机(FC-1),以及出口型歼-7等中低端外销机型,形成完备的出口战机格局

而鹘鹰生存下去最好的机会,就是利用体积小,让小航母可以多装舰载机,以及匿踪性能佳的优势,在中国自制001A型航母,还有首艘国产弹射型航母的海试与建造机遇中获得生机

不过,如果歼-31仅限于舰载,假设以6艘航母的装备规模,还有管培训基地的总装备来计算,应该不会超过200架,因此全寿命周期成本将十分高昂。相对来说,歼-15可以借助中国自制侧卫系列的装备体系,有效降低全寿命装备成本。因此,能否成为舰载机是歼-31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此外,分析指出,歼-31想要真正卖得好,可能还需要针对海空军的战机市场进行改进,从而抢占更大的航空装备市场。可以预见,如果中国不大规模装备歼-31,对这款全寿命周期成本很高的飞机,很难让它像枭龙那样,赢得国外买家的青睐与信任

分析称,要是未来歼-31无法成为一款舰载机,那它的未来可能很坎坷。不仅如此,纵使它真的成为舰载机,在歼-10C与歼-16即将大规模装备的当下,它的装备之路仍会十分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