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下歼20 歼31凭什么上陆航母
沈飞航空博览园的歼31舰载机模型,显见具有机翼可折叠的特性。(网路)
解放军第一艘自制航母「山东」舰17日正式入列后,中国航空工业19日便在微博上,发布了「多型飞机求职简历曝光」的文章,暗示歼-31「鹘鹰」将成为下一代航母舰载机。
中国大陆军事论坛「浩汉防务」指出,这引发了广大网友激辩,除了探讨歼31的性能与适用度外,也质疑上舰的为什么不是歼-20。
提到航母舰载机之争,F-14「雄猫」退位,还有F-18「大黄蜂」上美国航母甲板,无疑是最佳参考案例。F-14属于重型可变后掠翼战机,拥有优异的远端对空能力,以及各飞行区域间的整体机动力,同时在滞空指标与高速拦截性能上,都明显更胜一筹。
不过,中型战机F-18在属性上更均衡,现代化座舱能承担多种任务,重量轻而相对小巧的机体,使它具备突出的近距离低速空战能力,还有高攻击角(AOA)迎角机动性。
分析指出,F-14是标准的制空战机,高空高速高机动性一应俱全,而F-18则类似早期的螺旋桨攻击机,除了具备强大的攻击力外,也拥有一定低空、低速的近距离格斗能力。由于舰载战机和航母搭配的核心考量是基于夺取海上制空权、进而夺取制海权,F-14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不过,随着航母应用理论进入21世纪,尤其是资讯化日趋重要,可维护性强、升级潜力庞大、可靠性高,并更现代的F-18显然更符合新时代美国航母甲板和航母作战需求,因此,不合时宜的F-14「雄猫」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航空工业在微博首度公开了「未来舰载机」。(中国航空工业)
同样的,分析指出,歼20只能算是「半资讯化」战机,拥有态势感知能力,但不具备像F35的自动化分析共用能力。歼-20靠优异的气动布局和体型优势,无论是高空高速性能,或是超音速巡航能力等,都远超过歼-31。不过,假设歼-31最后推出时,它的整体性能和资讯化水准等,都能与F-35相提并论,那歼-20绝大多数优势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被抵消。
分析说,其中原因在于,展望未来,对战机的要求都不再只是3代机4代机时代都在追求的机动性能,以及F-22著名的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超机动性能(super maneuverability ),隐形性能(stealth)和超视距打击(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等4S标准。同样十分关键的,还有高资讯化、可维护性,成本与可靠性等指标。而这些软指标要在隐形战机上实现,往往需要建立在两个前提条件上,一个是设计初衷,另一个则是技术环境。
简单说,就是在选择舰载机时,军方会优先挑设计之初,便考虑航母起降的机型,如法国「飙风」(Rafale)战机。纵使选择其他机型改装升级,也应该选择结构更简单,可维护性更高的成熟机型加以改进,就像F-18「虫族」。分析指出,而在技术上,鉴于时代瞬息万变,拥有更长打磨时间和潜力的机型,也要优先选择,例如F-35系列。
因此,分析认为,设计之初就瞄准航母甲板,还在打磨的歼-31显然要比构技术基本上已成熟的空优战机歼-20更适合上甲板,也更适合与美国资讯化的5代舰载机F-35C在公海上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