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厂燃料棒将送美国 柯志恩:若找不到买家还要28亿拆解费

国民党立委柯志恩。(资料照/记者屠惠刚摄)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核四燃料棒在今年7月左右将开始送往海外进行再处理,此举等于封杀核四重启的任何希望;对此,国民党立委柯志恩指出,燃料的帐面价值是81.6亿,加上运费6.97亿,如果燃料棒找不到买家,后续可能还要二阶段拆解,届时还要再加上28亿的拆解费用。在还没找到买家的情况下,贸然送回美国难道是最佳选择吗?

在2025非核家园政策下,核四无法启用,所属燃料棒没有用过就要被送回美国进行拆解,经济部6日表示,过去立法院做成决议,要在109年以前把核四燃料棒运出去,这是「核四资产最大化的最佳处理方式」。

柯志恩说,为了更了解核四的争议,她利用立法院休会期间亲自走访一趟核四厂;一跨入厂区,她对园区的维护感到相当惊讶,核四厂目前利用最低限度经费维护现有设施设备,如电网电力转换站等,都仍维持其功能;即便未来核四无法启用,其设备也可供转型后的电厂使用。

至于燃料棒运回美国一事,柯志恩表示,目前核四2号机的燃料棒已经开始装箱,放眼望去,诺大的燃料池已经空了一大半,预计6月底第一批就会送走;即使有民众国发会「公共政策参与平台」提案,且达连署门槛,要求暂缓将核四燃料棒送出国,并举办公听会说明,而台电也只回复8月1日会开会说明;然而,第一批燃料棒将于6月底送走,想留下燃料棒已是不可能了!

柯志恩质疑,在民进党反核神主牌」下,「送回核四燃料棒」已难挽回,但面对这3000多亿资产认赔,又该如何处理呢?且核能问题还需更多的论述及讨论,行政院也尚未提出核四厂具体的转型计划,在「非核家园」的目标下,面对供电吃紧、空污问题又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我们的能源选项,还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