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台日空气变了 小英嗅到了吗
25日下午,日相安倍晋三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意味日中关系走出2012年「钓鱼台国有化」的阴霾,结束1972年建交以来最长的低潮,而其背后的驱力正是口颂「美国第一」的川普总统。东京政策研究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指出,日本已成美中贸易战的受益者。中国目前主动地发展与日本的良好关系。
因此,安倍外交由「亲美抗中」转向「近美友中」的避险策略,乃为求日本能在安保与经济利益上兼顾。安倍在访中前夕对记者表示,希望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在贸易战中,承受川普「极限施压」的习近平与力保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安倍找到双边关系的接点。行前,安倍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指出,日、中将合作强化世贸组织等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此似乎与热衷於单边主义的川普道不同不相为谋。
10月13日,日、中等16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在新加坡举行「部长会议」,为因应川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希望在年内达成实质的妥协,启动RCEP,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相辅相成,为亚太自由贸易体制的建构跨出重要步伐。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先前表示,若中国能符合CPTPP的高规格,亦欢迎北京加入。
其实,面对川普的「美国第一」,日、中虽以经济为合作重点,但此并非意味双方在安保上缺乏互利的机会。在北韩问题的解决上,日、中即存在合作的空间。安倍针对朝鲜半岛无核化及绑架日人事件的解决,刻正寻求与习近平合作。
习近平若能影响金正恩,协助安倍在日本国内政治上极具重要性之绑架事件取得进展,为日朝关系正常化助攻,将使日本在对中外交中负债,不仅为北京在日中关系上扩大台湾问题的讨价还价空间,亦可松动日本对北韩的制裁立场,使坚持对朝极限施压的川普在朝核争端中形单影只。
日、中「一带一路」的合作,也将取代在以往日中关系上发挥润滑剂作用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双方在第三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可望成为经济合作的支柱,并因投资的扩大,在金融及产险领域深化合作。日本对中ODA虽将以本年度的新增项目画下句点,但此非安倍在对中经贸上采两手策略,而为将双方经贸关系带向新的阶段。
总的来看,安倍此行标志日中关系「从竞争转向协调」。其间,「历史认识问题」及围绕海洋利益的安保对立仍解难,但在《日中友好和平条约》生效40周年之际,安倍与习近平正承继70年代推动日中关系正常化之周恩来、邓小平、田中角荣及福田纠夫等前人的外交智慧,避开棘手议题,摸索着全球化时代下的日中关系。
此当令蔡总统嗅到台日关系的空气变了。两岸关系亦应抛开意识形态,审时度势寻求改善的机遇,以避免日中关系升温压缩台日关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