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曾永贤资政】张荣丰/避免台海军事冲突?解密90年代两岸互动往事
▲1992年9月初,笔者与曾永贤资政、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叶选宁(前排自左一至左三)前往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办公室途中。(图/翻摄自Facebook/张荣丰)
●张荣丰/台湾战略模拟学会理事长、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
12月4日获悉,我人生中的三大导师之一-曾永贤资政于12月3日晚上以97岁高寿仙逝。惊悉他的过逝,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内心激动彻夜未眠。我和曾资政曾在总统府朝夕相处十多年,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为国家执行过多次任务,都能不辱使命。
1988年1月13日经国先生过世,李登辉先生接任总统大位,那年9月李总统组建总统幕僚团,由张京育先生主其事,郭岱君小姐担任幕僚团和总统之间的联络人,我和曾资政初识于幕僚团的大陆小组。
1990年在我即将赴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任博士后研究员前夕,曾资政通知我李总统要我到总统府工作。此过程中发生一个波折-当时的国安局长宋心濂认为我和「党外人士」来往密切,而且常在渔村、农村活动,有安全上的顾虑,力劝总统不要进用。但在李总统的坚持,与曾资政担任「保证人」的条件下,我最终还是成为李总统的幕僚,从此开启了我和曾资政长达十多年的共事生涯。我和曾资政的办公地点,在总统府三楼310办公室,是原蒋经国总统的幕僚办公室,对外名称为「国统会幕僚小组办公室」。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国际上发生1989年「柏林围墙倒榻」事件不久,中国本身不只经济改革陷入停顿,还刚经历了「1989年政治风波事件」,中共政权正处于高度戒备、防卫的状态。
而台湾则刚结束强人统治,李登辉政权还正面对非主流势力的反扑与夺权,以及国内千头万绪的民主改革。李总统当时的策略,是任内不主动处理统、独问题,因为无论国际或国内都缺乏解决统、独问题的条件。所以任何统独的争辩,都将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将全部力量集中在推动台湾的民主改革。这和邓小平主张「不争论」,全心全力发展经济的精神完全一致(注1)。
▲1992年9月初,笔者(左一)与曾永贤资政(左三)在「听雨轩」前留影。(图/翻摄自Facebook/张荣丰)
所以当时两岸的基本态势是:两岸分隔已超过四十年,彼此完全没有互信基础。同一时期,台湾正为政治民主,大陆则为经济发展,各自心无旁骛地进行着改革。
当时民主改革最大的障碍,就是临时条款下的「动员戡乱」体制。一般人忽略「动员戡乱」体制固然使蒋氏父子取得对内专制统治的「正当性」;但它同时对两岸则起到隔绝人员来往、断绝经济交流的作用。
李总统启动民主改革的第一步是将国会的选举权还给人民。而这就需要终止「动员戡乱」体制,来为废除「万年国会」扫除障碍。但终止「动员戡乱」体制,将带来一个后遗症,那就是台湾对大陆的门户将因此洞开,人员往来、经济交流也将随之扩大。更严重的是国内统、独议题的争论也可能更加尖锐化,并掺杂了对岸的元素。
统、独争议的两岸化,首先出现的乱象是两岸之间「密使满街走」。一时之间台湾的失意政客、帮闲文人、无聊学者,「社会贤达」,络绎于北京途上。
这些「密使」以鲁仲连或季辛吉自居,用个人意识形态创造简单、抽象的名词,企图解决一个背后涉及复杂国际因素;而且多年来无解的两岸议题,并热心地向中南海的领导人「献策」。
这样的现象若只是让对岸领导人上当受骗(例如沈诚事件)也就罢了,但若导致更严重的状况,例如造成双方误判,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将使台湾陷入不必要的危机,也会干扰台湾民主化工程的推动。
因此李总统在宣布终止「动员戡乱」体制之前,必须在统、独争议以及两岸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那就是「有条件、有阶段,没有时间表」的「国家统一纲领」,以落实「不争论统独、全力进行民主改革」的策略。顺此脉络,李总统1991年3月14日通过国统纲领后,紧接着在4月30日宣布终止「动员戡乱」体制,开始推动国会全面改选。
除了建构国统纲领这道防火墙之外,面对两岸之间「实质敌对」的关系,如何进一步维持一个薄弱互信的稳定关系,以保证台湾民主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也跟着提到日程上。而这就有赖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管道,并随着民主进程,逐步让沟通管道制度化,并受民意监督,往后的辜、汪会谈、海基、海协的制度性协商,皆滥觞于此,这是后话了。
在上述背景下,1992年初曾资政以其丰富的中共研究经验,并透过关系,和对岸总政系统取得联系;1992年8月31日在时机成熟下,我和曾资政衔命,由台湾抵达香港,在香港过一夜后,隔天搭船抵达澳门。过拱北关后进入珠海,总政联络部长叶选宁派员在关口接待。
▲时任总统府资政曾永贤(左)与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叶选宁会谈。(图/翻摄自Facebook/张荣丰)
9月2日飞抵北京住进中苑宾馆的「听雨轩」,当天深夜化名岳枫的叶选宁和我们谈了三个多小时,从他父亲叶剑英和国民党的渊源(担任过孙中山先生警卫营长)谈起,谈到台湾去了许多自称代表各个势力的人,他们不堪其扰,因为搞不清楚是真是假。谈到这里,有个小插曲,叶半开玩笑问我们:「你们代表李先生吗?是否有任何信物?」;这时曾资政也半开玩笑回答:「我想如果周总理还在世,应该不会问这个问题,以你们单位的能耐应该知道我们是谁」,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叶选宁平易近人,颇有江湖人的潇洒劲儿,乍看似乎有些粗枝大叶,实则精明干练,政治水平不差。
9月3日16:20在叶选宁安排下,见到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也是国家主席的杨尚昆。见面地点在「国际友好协会」杨的办公室,他还向我们特别介绍说;「这是蒋委员长行营的旧址」。
该次杨的谈话有几个重点:
一、我们应该不谈两岸是什么关系,先搞一些实际的事。
二、先建一个渠道,可以彼此交换一些看法。现在双方没有渠道,就有许多谣言,就有许多政治骗子,这样的人不少,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嘛。
三、双方伤感情的话少说,吹牛皮的话也少说,天天骂娘,朋友就交不成了嘛!
四、你们从美国买F-16战机,没有必要嘛…不过台湾外汇多,你们的钱要怎么花,我们也管不着。
五、希望我的这些意见,你们回去向李先生表示,以后有什么事就找他(手指着叶选宁),我们都称他叶老板。
▲1992年9月初,总统府资政曾永贤(左)与前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会谈。(图/翻摄自Facebook/张荣丰)
这次北京之行,开启了两岸长达八年之久的私下沟通管道,直到2000年政党轮替后才正式中断,其间经历过1995、96年解放军的飞弹演习、1999年的「特殊国与国关系」等事件,这个管道也起到部分减少误判的作用。
叶选宁先生已于2016年7月过世,如今曾永贤资政也已往生;兹以此文纪念他们两位,兼记这段往事!
注1: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热门推荐》
►美国通过《2020国防授权法》,将使台湾选情更加白热化?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