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丙喜》许厝迁校 沟通不及格

简单的事情遇到顽固不灵和举棋不定的官僚头脑,就会变得复杂难搞。云林桥头国小许厝分校迁校事件为号称重视社会沟通的林内阁又多了一个危机处理的败笔

公共危机事件成功处理的两大基石,是讲求科学的证据和具同理心的社会沟通,也就是理性感性兼顾;其中关键是对于危机的源头要清楚、箭头要正确和势头要站稳。源头是对问题的来源和成因要清楚它的种类特色政府官员强调预防性措施的必要,并举30年前的台南乌脚病事件的当机立断来印证,却忽略了这两个危机的特性其实并不相同。

在箭头方面,国卫院研究报告符合立意甚佳的为保护儿童健康的要求,对于研究有限制条件也不违背学术常规;但是,人事时地都偏离质疑的主体太多,难怪如此的结果推论,即或符合危机处理的预防性要件,要令人信服实在存有太多的缺口

行政决策盲点是误以为方向正确,结果就会最好,忽略了还得充分考量过程合法性正当性环保署卫福部是判定污染是否超过标准值危害健康的法定机构,六轻设在云林十几年,环境监督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人体健康也得定期追踪,许厝分校3年来搬了3次,决策单位至今还拿不出认定依据,岂非怪事

在势头部分,政府在公共政策的作为或不作为的相对标准就是公信力。社会沟通的重点在于,传达给对方能被感受到其重要性的价值以及急迫性的必要。重要和急迫性的讯息包括:问题、答案和期待得到对方的反应。而反应则是理解、回馈意见、建议或判断,以及采取行动的过程。至于答案之能激起对方采取期待的行动则因有可信的结论、根据和方法。

根据这些要件来检视此次许厝分校迁校事件,不难发现官方犯了只看见自己需要的通病对外反应又老是当读心术专家,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地去了解在地民众心情和感受。许厝分校孩童3年搬了3次,政府官员在声称保护儿童健康之余,有没有想想家长和儿童面对新环境的心理徬徨及无奈呢?迁校更波及学童的正常受教权

天下事本就是事未易察、理未易明。理性的结论在公共政策辩论中常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很飘渺,好比晚上的幽灵。」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并不理性思考,特别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泰半都靠感性的直觉行事。公共事件的危机沟通不能只是理性的经济人,也不能只是情感奔放的社会人。

林内阁执政至今百日,社会沟通几不及格,赶快学些经验,别让许厝事件的同样缺失一再发生了!(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