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针刑虐童泛泪 儿保推手夏绍轩:理性是练出来的!
记者严云岑/专访
每当发生儿虐事件,他总是站在第一线为病童发声,偶而还需充当侦探,揪出残忍凶手。林口长庚儿童重症加护科主任夏绍轩行医30载,致力推动儿少保护,更把儿童重症加护概念引进台湾。被问到身为人父的他,治疗严重受虐儿是否曾难过落泪?他沈寂几秒回答,「理性是训练出来的!」难受一定有,但感性不能解决事情,只能冷静面对。
说到夏绍轩,最为人知的事件就是2008年的继母蟑螂药毒儿事件。一名6岁男童因抽搐昏迷被送急诊,医护团队怀疑中毒,请家人送验尿液检体,结果却为阴性。出院两周后,男童又再度因相同症状送医,且在住院期间仍持续测出毒性,夏绍轩怀疑家人可能在照顾时继续下毒,与已故侠医林杰梁教授商议后,将他隔离到儿童重症加护病房,另采尿液检体送验,果然测出有机磷阳性,帮助检方将继母绳之以法。
▲夏绍轩医师探访居家长期呼吸照护小朋友。(图/夏绍轩医师提供,下同)
赴美留学有原因 想顾所有重症童
夏绍轩毕业于台大医学系,接受完3年的儿科训练后,选择了新生儿科做为次专科。受训期间,他有感于一个月以上病童的却无法接受系统性照顾,决定33岁时前往美国杜克大学儿童重症加护科,担任2年的临床研究员,而这一去,也让他的眼界发生莫大的转变。
「台湾现在的重症医学,还比不上20年前的美国。」夏绍轩回忆道,柯P是台湾第一位加护病房专任医师,「成人体系如此,何况儿童?」但他到美国一看,当地不仅有儿童加护病房,主治医师与病人比更落在1:2、1:3,远低于台湾现行评鉴归规定的1:10,不仅让医师免于过劳,病患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除了人力远胜台湾外,硬体也让他十分惊叹。夏绍轩举静脉注射帮浦为例,由于每种药的单位不同,为了让药物进到人体,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医护人员都要依病人体重,先精算每分钟应注入多少毫克?要溶解在多少毫升的水才恰当?但这些在20前的美国,只要把药物置入帮浦,机器就会帮病患自动算好。
▲夏绍轩在美国学了儿科重症技术,图为对婴儿施行心肺复苏术。
受限分级医疗 儿保回台从头学
有别于台湾儿虐多为急诊通报,美国的案例以门诊通报居多,住院则多在地区性医院,除非小朋友需要接受重大手术,才会送到医学中心。被问到是否把美国所学运用在台湾?夏绍轩坦言,「儿少保护,我是回台湾才学的。」
他解释,台湾常见的儿虐案例为骨折、颅内出血、内脏破裂等,「在美国医学中心根本看不到这么轻的。」美国的病患大多是脑袋被枪打后送来,「但这种病例很难学到什么东西,因为患者往往很快就过世了。」
▲夏绍轩医师教导年轻医师如何使用最尖端的「高频振荡呼吸器」。
1996年,夏绍轩回到台湾,在林口长庚设立儿童加护病房同时,一并推动儿少保护,却接连遭遇挫折。他表示,儿虐之所以发生,关键就在医疗与社福的断层,而这道巨大空隙引起的惨剧,有2个案例让他最感挫折。
「第一位是名住在桃园的小五女童。」夏绍轩表示,这是20年前刚从美国回台时收治的病患,因抽筋痉挛,被家长带来医院就诊,「当时她头上有明显肿包、颅骨也有裂缝,一看就知道是被打的。」虽然马上通报家防中心处理,社工师也约好1个月后家访,结果一到访问日,家属却说没空,再约下次探访时,女童已不幸往生。
「这对医师来说,挫折感是很重的。」夏绍轩感慨,因为小朋友的身体与神经功能都恢复得不错,原本以为通报了,可以保护女童不受虐待,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让她丢了性命。
另一名让他揪心的案例,是名不到一岁的男童,「他每次来看病,都会多断一根骨头」。虽已通报家防中心,但对方评估后只认为「妈妈不会照顾」,并未启动后续追踪,最后男童因严重颅内出血,终生成植物人,也成了难忘的遗憾。
▲门诊有时也是发现儿虐的好时机。
不过,若说到行医以来最揪心的案例,莫过于「针刑虐童案」。夏绍轩回忆,这件事发生在10年前,男童被送来时,他被叫去急诊评估,「我只记得他身上好臭好臭,后来送到加护病房洗澡,身上也有很多污垢洗不掉。」
夏绍轩说,后来他准备帮男童抽血,「一握他的手臂,却发现皮肤下是空的,不是瘦到皮包骨,是完全没有皮下脂肪,一握就直接握到骨头。」且进行全身检查,发现他的胸部、乳头、肚脐、下体都有刺青,而询问陪同就医者,对方却轻挑回答,「是男童自己要求的。」
「我还记得那天刚好是他3岁生日。3岁的孩童,标准体重是15公斤,但他却仅有7公斤。」夏绍轩回忆至此,眼眶微微泛泪,因为经X光检查更发现,男童的左上臂骨头曾遭折断,又以交错的方式接合,「他在断骨的前2个月,应该每天都痛不欲生。」而这名男童,最终没熬过去,住院几天就不幸往生。
▲夏绍轩医师与康复病童合影。
儿保推手深入社区 盼医疗与社福早接轨
根据内政部统计,儿虐通报人次近10年来成长3倍,林口长庚汇集院内资料亦发现,近15年来,严重儿虐案例成长了5倍之多。夏绍轩提到,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儿虐不只人数变多,复杂度也有所增加,「以前可能就是打、打伤、打死,现在却常见下毒、特殊饮食等奇怪原因。」
「儿虐的认定主要为精神、生理、疏忽3大层面」,夏绍轩表示,只要有一项符合,就会被列入高风险。为了避免更多悲剧发生,他多年来奔波各地演讲,让民众知道儿虐的定义,并宣导通报的重要性。此外,他在院内提案的「儿保小组」,终于去年底通过计划,今年有望开设全台首个儿保门诊,持续追踪高风险儿童。
「现在通报比较多的,仍只有小学与幼儿园老师,邻里长、社区管理员与保母通报的都不多。」夏绍轩说,今年儿保小组的预定计划,就是将儿虐防线往前,他也在不久前导保母协会演讲,提倡搜证与通报的重要性,「如此一来,便可及早揪出儿虐、疏忽或高风险家庭,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儿虐发生,但也有一定帮助。」
▼夏绍轩去年召开记者会,教导如何用5招辨识受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