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客户适当性”,平安证券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申请开通科创板投资者,对这样一条认定提示也许并不陌生:"请确认近20日日均资产是否达到50万元"。但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准确理解何为日均资产,如何提升日均资产,为什么无法达到开通条件……像这样无法准确理解和判断各类风险提示的问题,已成为不少投资者的痛点,而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适当性服务温度,就是解决此类痛点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国资本市场创新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使参与者的风险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与金融创新产品相适应,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对于投资者保护、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加强。

平安证券借助金融科技实力,搭建业内独有的AMC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平台,将投资者适当性服务贯穿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全周期,高效、及时的落地新政策、新业务,提供更加"有AI・懂你"的适当性服务,大幅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效率。

以客户为中心,全周期贯穿适当性服务体系

适当性管理是金融公司开展任何一项业务的重要基础,贯穿于每项业务的始终。落实适当性服务,不仅仅是金融公司的风控要求,更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体现。对于直接面向投资者的券商经纪业务而言,在客户的资产配置全周期中贯穿适当性管理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

日前,平安证券新版APP发布,适当性管理平台就保障着其严格遵守适当性管理要求,并且有温度的提供服务。通过平安证券APP享受线上服务的客户,在进行每一步操作的时候,都能够感知到适当性服务:新客户在平安证券开户时,系统会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职业、资产情况、投资意愿等对风险承受能力做初步评估。例如成为平安证券的客户后,如果想交易科创板的某支股票,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过程中会先进行适当性匹配,校验通过后才能开通权限进行股票交易。除此之外,在平安证券APP上购买理财产品时也有适当性校验的门槛,如果是一位不能承受风险的客户,系统在做推荐时就会自动剔除不适合的产品。平安证券的适当性服务为客户保驾护航,贯穿资产配置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在进行风险提示时,平安证券也进行持续改进。过去,大多数券商在给客户办理业务时,后台进行风险等级判断,如果和客户情况匹配通过就可以进行操作,客户并不能感知相关业务风险的高低。平安证券通过交易页面的展示页,在客户会产生适当性疑问的环节及时进行提醒解释,把晦涩的专业名词,"走心"地转化成普通投资者都能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释义

例如在进行科创板开通时,"近20日日均资产50万元"的认定条件,许多投资者会疑问资产指的是哪些,平安证券APP的展示页就会详细告知投资者资产具体包含A股账户、基金账户、衍生品账户等。当客户匹配不通过时,也会提示客户当前资产是多少,"暂不符合科创板权限开通要求,可以通过转入资金、购买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提升日均资产",以帮助客户理解、达到开通标准

集中管控灵活配置,搭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平台

平安证券实现对投资者资产配置全周期进行实时适当性服务,是得益于突破过去行业中普遍的适当性分散管理模式,打造业内领先的适当性管理平台,实现集中管理。

过去,多数券商的客户适当性管理功能,都分散在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柜台、渠道等十多个系统中,各系统控制逻辑细节需要独自研发,实现困难,工作冗余度高。这就导致在监管要求变更或新业务上线时,需求改造的周期长、影响面广,难以满足业务时效及质量要求。适当性分散管理的模式,也导致公司业务适当性标准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后续的持续管理更是难以有效实施。

为解决这一问题,平安证券利用AI、大数据模型、智能识别、电子签约等多种技术搭建规则引擎、自证留痕、投资者评价、统一协议等多个模块,建立了一套管理系统作为经纪业务适当性管理中心――AMC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平台。对经纪业务适当性进行集中管理,做到事前定规则,事中有控制,事后可回溯。在业务开展前制定统一的客户、业务适当性规则,在业务开展中对客户进行全面适当性检查、留痕,事后对业务开展中的适当性控制做回顾,并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动态评测。除了全方位全周期为客户保驾护航进行风险提示外,适当性管理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面对新政策、新规则时,可以实现高效快速落地。每个新业务上线或规则变更时,都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需求――开发――上线的流程,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对于创业板、新三板等业务而言,市场对于规则实施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需求,适当性平台协同平安证券APP等渠道系统进行架构重组:平安证券适当性平台现已支持23个基础规则,并支持在基础规则上进行逻辑符、叠加等配置演变出数百个具体的检查校验项,已覆盖全量线上经纪业务。在此基础上,新业务上线及存量业务规则变更时,适当性规则展示、匹配校验、协议留痕等环节落地时效得到快速提升,并通过统一通行证发放的形式,严格把控各业务系统的签约准入,在合规的基础上能够快速落地监管相关要求。

然而通过风险问卷方式评估投资者风险等级更多是从客户主观维度,没有结合投资者实际操作中的客观情况,并且时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平安证券通过尝试增加适当性动态测评的环节来更加健全对于投资者风险评估的标准。动态测评是通过建立投资者动态评估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投资者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形成统一标签。结合客户风险测评题,将投资者交易情况、投资品种、持仓情况、收益情况、基础信息等可靠来源数据,使用经典评分卡的方式来生成新的投资者风险评测模型,形成以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多维度评估数据,动态提示客户进行风险等级修正。动态评级结果的应用将会对于投资者的主动风险揭示、风险评估提供更多参考,更加及时进行投资者适当性风险发现与提示。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证券公司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媒介。平安证券扎实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以开展普及证券知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宣传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内容的投资者教育工作。适当性服务和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都是平安证券积极践行弘扬和培育理性投资文化的宗旨,践行投资者保护、维护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责任,这两项工作相辅相成:如果把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过程比喻为在超市中购物,那么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专区,而适当性服务则穿插在购物的全流程中,当投资者购买一个产品时,就会从产品的标签上获得相应的信息,在不同场景为客户展开风险提示,潜移默化的对投资者保驾护航。

后续,平安证券将继续围绕适当性原则的整体要求,持续深入推进适当性服务建设,加强教育宣导。同时,在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投资者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持续迭代,形成更广泛深入的投教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罗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