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飞宇/蔡英文,真的逃避吗?
今年两岸之间最大的事,两岸隔海分治70多年来,第一次两岸领导人在第三国会面。在这场会面后,两岸先后召开记者会,先是中共代表张志军的记者会,张志军只点名三个媒体记者,分别是新华社、中评社和旺报。与之后马英九总统点了十几家,各国、各立场的媒体,面对各种问题,都能一一仔细的回答如流,某种意义上,的确相当反应台湾与大陆政治气氛上的差异。
所以包括许多的大陆青年,赞许马英九总统「来者不拒,有问必答」的气度,讥笑中共代表,只敢点名亲近自己的媒体做提问。
但是,在台湾的政坛,也并不是人人都有马英九总统的气度,有些政治人物,就只能接受特定媒体和特定团体的访问。同样的,也只能在特定建造的群众当中,去表演「倾听民意」,例如蔡英文。蔡英文在青年座谈中缺席,派了副总统参选人陈建仁去代打,许多人笑称「难道是陈建仁要来选总统吗」,也有人批评她,「宁可拜票也不愿与青年座谈」,蔡英文自己的回应是「她与青年互动的场合够多了」,乍听之下似乎没错,蔡英文在青年选民中的支持率的确最高,但是这就产生了矛盾,既然青年支持群是她的强项,为什么她不自己出席呢?
一切都要从2010年的ECFA辩论会说起。在这场辩论之前,蔡英文很对政策议题总是跃跃欲试,在当年,她与民进党长期抨击ECFA政策的种种不是,并向马英九总统下了辩论挑战,结果马总统同意了,于是在2010年4月25日,展开了这场「双英辩论」。原先大家以为身为主动挑战者的蔡英文,会有很强的说理能力,可以戳破马总统推动ECFA政策时看不到的盲点。没想到,蔡英文不仅没有说服大众,反而暴露自身没有具体对策,与毫无说理能力的弱点,因此,蔡英文的公众形象上,「空心蔡」从此定型。
由于民进党也看出党主席蔡英文的随机应对能力不足,所以长期以来,蔡英文的各种后援会,以及支持团体,走的不是「行销蔡英文政策」的传统路线,而是「建立有着蔡英文光环的舆论环境」。只要经过新媒体的放送,病毒式行销,以及情感的放大与包装,在长期耕耘之下,很成功的,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蔡英文被塑造成偶像明星,但是一般的偶像明星还需要表演、歌艺等等的能力,蔡英文却是什么都不必,就直接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精神领袖。在蔡英文出面的青年场合,蔡英文几乎只需要出面挥手微笑,有时连话都不必说,就可以搏得许多年轻人的感动热泪,至于具体政策,完全不是蔡英文的重点。
虽然蔡英文一直对外宣称「倾听民意」,但是,实际上她没有倾听民意的勇气,而是只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一但离开了,表现就会很差。比如今年6月,蔡英文访美,记者追问两岸关系议题的细节时,她三度避而不答,仅以「我的演讲已经预期到了这个问题」、「我的演讲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不介意的话请仔细看我的演讲稿」、「我的答案都在演讲里」,这些根本不是回答的手段来搪塞。事实上,正因为她在先前的公开演讲并没有具体的两岸关系说法,所以记者才会在访问中询问,结果蔡英文还没有给任何答案,这就是「一贯的空心」。
她所出的新书《英派》中,也有同样的现象,书中七成谈的是她的感性诉求,她感觉台湾的美丽、支持者的热心等,却完全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政策远景和台湾未来蓝图,即使稍微提到政策面,也是极为矛盾。在「台湾是否该加入TPP」内容中,她居然破天荒的认为「台湾更应该加入RCEP」,但是,众所皆知,RCEP是由中国大陆所主导,而她所带领的民进党一向是逢中必反,这实在是太矛盾了!我实在怀疑,根本是幕僚群所代笔,否则无法解释。因此,之所以蔡英文缺席了青年座谈,倒不是因为她不愿意与青年沟通,而是她不愿意与其他位候选人同场比较,要是其他位候选人质疑她的政策意见,她没有任何招架能力,就增加了她失分的风险,这是她现在极力要避免的。
这也就能说明为何蔡英文对于大选辩论一直推托拉,最近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在三立举办」。众所周知,三立的政治立场之于民主进步党,就像新华社之于中国共产党。相对于张志军的记者会,点名三加媒体,蔡英文只选择三立,甚至排除了自由时报与民视,连起码的「多元媒体」的形式都做不到。从此观之,蔡英文与习惯活在一言堂环境的中国共产党,实在是差不多。
未来,这位「蔡总统」有多少与反对党沟通对话的能力?有多少政策说明的能力?己经可想而知!也许,我们即将见证又一位任内下令关闭媒体的总统。
●作者江飞宇,文化大学历史系学生。此文为读者投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