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限定版! 「明透翅蟋螽」列台湾昆虫新纪录品种

▲难得一见的明透蟋螽高清生态照。(图/翻摄自金门国家公园福尔摩沙生态有限公司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金门国家公园生态多样性又添一笔纪录,福尔摩沙生态有限公司执行人张永仁连2年在大、小金门发现「明透翅蟋螽」的踪迹,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昆虫完全不分布于台湾本岛物种。金门国家公园为建立烈屿地区昆虫资源基础调查同时搜集其影像资料委托福尔摩沙公司进行昆虫普查与拍摄工作。

「蟋螽」是种较少为人知的昆虫,牠与蝗虫螽斯蟋蟀同属于直翅目昆虫,因为外观上与蟋蟀、螽斯各有相当近似的特征,因此中名才被叫做『蟋螽』。这类的昆虫种类相当少,目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于《台湾物种名录》中刊载,国内仅有2种蟋螽,但还不包括明透翅蟋螽。

金门国家公园表示,明透翅蟋螽是中国华南各省广泛分布的昆虫,但是牠的网路资料照片相当罕见,尤其是生态照几乎没有记录过,这次张永仁在金门拍摄的生态照成虫若虫威吓齐全,不但是国内首次亮相,也为金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留下珍贵的纪录。

明透翅蟋螽(Diaphanogryllacris laeta)为蟋螽科,体长约20毫米到28毫米,体色为淡米黄色头部面具4个黑色斑纹,横向略排列成半圆形,侧单眼之间具2个黑色斑纹,有时颜面具数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黑褐色,单眼米黄色。前胸背板黑色,边缘淡米黄色,尤其前后呈2条米白色横条翅膀近透明,翅脉黑褐色或黑色。

明透翅蟋螽是一种典型夜行性昆虫,白天完全看不见牠们的行踪,入夜之后牠们就活跃树林旁的灌丛草丛叶面上,成虫目前已知活跃于5、6月间雌雄外观差异不大,但是雌虫腹部末端具有与体长相当的修长产卵管约21到27毫米,不容易发生混淆。

蟋螽若虫很多都擅长吐丝,并且会连结植物叶片制造一个躲藏栖身的虫巢,推测明透翅蟋螽若虫也有类似的习性白昼就静静地躲藏在叶苞巢中,夜晚才会咬开虫巢出来活动觅食。根据调查,蟋螽的食性因种类而异,有植食性杂食性肉食性的不同,推测明透翅蟋螽可能是肉食性或杂食性种类,但仍须深入观察做最后确认。

明透翅蟋螽还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生态习性,大多数蟋蟀、蝗虫或螽斯都擅长跳跃飞行,遇到惊吓都会立即用粗壮的后脚先跳跃逃避,接着就张翅飞离现场。唯独一些体型较大、具有发达锐利大腭的种类,因为习性较凶猛而有大将之风,比较不怕外在的惊动骚扰而四处逃窜,因此明透翅蟋螽雄虫受到惊动的时候,经常瞬间将四片翅膀极力向外张扬,让自己的外观体积变大许多,这是一种宣示自己不好随便招惹的有趣生态行为。

▼撑起翅膀威吓。(图/翻摄自金门国家公园/福尔摩沙生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