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种台湾未纪录物种 看见小金门美丽潮间带

二色桌片参 Mensamaria interceden。(金门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大岛壳菜蛤 Peregrinatmor oshima。(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肉食海牛 Philinopsis giglioli。(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披发异毛蟹 Heteropilumnus ciliates。(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红禾庆海牛 Hopkinsiella hiroi Baba。(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深绿海天牛 Elysia atroviridis。(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Flabellina pellucida。(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Flabellina spFlabellina sp。(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提供)

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接受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委托进行烈屿地区(小金门)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在曾经遍布地雷的周遭海域发现台湾纪录种生物近40种,包括海蛞蝓、海天牛与多种罕见的海胆蟹类在内。多采多姿的高丰富度生态相,共谱让人惊艳的生命乐章

洪清漳老师带领的调查团队以1年的时间,在小金门海岸标定15处调查基地,利用每天的退潮时间,深入泥滩礁岩区进行摄影纪录,总共发现286种潮间带生物,其中近40种在台湾从未有任何纪录,更有数种海蛞蝓与海蜗牛在两岸学界都查询不到中文命名,只能以英文学名比对外国文献与相关照片资料

调查团队发现海蛞蝓的种类就高达30余种,其中大半不分布于台湾,以往台湾、金门也无纪录,原因与金门地理环境接近华南沿海,海洋生态与台湾不同有关。

调查团队指出,这些过去不曾发现的海蛞蝓如肉食拟海牛(Philinopsis giglioli)、舌片鳃海蛞蝓(Armina variolosa)、红禾庆海牛(Hopkinsiella hiroi)、深绿海天牛(Elysia atroviridis),Flabellina pellucida、Flabellina sp、Dermatobranchus sp,大多色彩斑斓,可爱造型堪称是海岸的「宝可梦」。

另如曼氏孔盾海胆(Astriclypeus manni)、雷氏饼海胆(Peronella lesueuri)、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斑砂海星(Ophidiaster armatus)、海棒槌(Paracaudina chilensi)、南方帚虫(Phoronis australis)、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沟纹拟盲蟹(Typhlocarcinops canaliculata)、披发异毛蟹(Heteropilumnus ciliates)、三叶角菱蟹(Ceratocarcinus trilobatus)、牧氏粒蟹(Pilumnopeus makiana)等也都是台湾罕见或无纪录种。还有寄生于伍氏蝼姑虾(Austinogebia wuhsienweni)身上的大岛似壳菜蛤(Peregrinatmor oshima)则是目前国内尚未纪录发表种,更有许多台湾未曾见过的海岸物种,仍在陆续鉴定中。

调查团队表示,烈屿拥有绵延20多公里的海岸线,广阔的潮间带和多样的海岸景观,从花岗岩礁质沙质泥沙质到玄武岩岩礁都有,不同的底质环境提供多种生物各类型栖地与微栖地,呈现烈屿潮间带生态的多样性。

洪清漳强调,这项调查成果建立基础的生物资源图鉴,提供民众亲近并认识潮间带生物,也可做为未来进行海洋开发工程的环境资源参考,期待相关单位逐年编列预算,再进一步深入调查外,更要加强环境和生态保育,让这些珍贵、美丽的大自然朋友,有一处繁衍生息的安全栖地。

相关查纪录影像正在金门国家公园「古宁战史馆」内坑道碉堡展出,展期至明年2月底。

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深入潮间带,发现台湾未纪录种生物近40种。(李金生摄)

金门县战地史迹学会走入潮间带礁岩区,纪录海岸的丰富生态相。(李金生摄)

洪清漳老师带领调查团队,走过雷区发掘未纪录新物种。(李金生摄)

金门的海岸线蕴藏丰富、多样物种,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李金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