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出口結構變化 浮現警訊

进出口示意图。 联合报系资料照

近年来在美中贸易战、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冲击下,台湾出口结构也产生「地区分散化,产业集中化」的现象,相关影响值得注意。

由于美国维持中国大陆301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国出口下滑;其次由于台湾在大陆投资锐减,也连带拆解以往台湾-大陆-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另外,在大陆内需市场成长放缓下,也影响到台湾对大陆出口。综合上述各项因素,台湾对大陆出口(包括由香港转口)占台湾总出口比重,由2018年的41.3%,降低到2023年的35.2%,今年上半年又减少至31.2%。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不仅是比重下降,过去几年出口金额也小幅衰退,显示台湾对大陆贸易依赖度减低。

台美直接贸易重要性则大增,台湾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由2018年的11.8%,增加到2023年的17.6%,今年上半年更达到23.2%。

另外,在东协经济成长,以及东协外人投资增加下,带动台湾对东协出口,台湾对东协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由2018年的17.4%,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8.8%。

台湾出口已由原先高度集中于中国大陆,逐渐转变为以中国、美国及东协三市场为主;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取代东协,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预估未来美国新政府不会撤除对中国301关税,甚至还会加码,并实施更多限制措施下,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比重可能还会下降,与美国及东协差距可望继续缩小。

对中国大陆出口比重下降,有助于降低风险;然而中国大陆仍是台湾主要贸易顺差来源,2023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805亿美元,几乎与台湾贸易总顺差相当。虽然台湾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各方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大陆市场对于台湾仍是相当重要。

台湾出囗在产业则呈现两极化的发展,在2014年年,传统产业出口占台湾总出口约六成,资通讯及电子则为四成。之后差距迅速缩小,再加上半导体需求大增,以及AI应用的兴起,台湾的生产及出口更加依赖资通讯及电子产业。

在2020年资通讯及电子产业占台湾总出口比重首次突破五成,超过传统产业;在2023年更已超过六成,仅仅十年比重出现反转,而且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特别是在台湾经济成长下,大多数传统产业,例如石化、机械、纺织,以及食品业等,出口呈现衰退。台湾的贸易余额在扣除半导体后更由顺差转为逆差,显示我国的贸易结构已出现失衡,除了资通讯电子产业一枝独秀,其他产业出口相对不振。

传统产业出口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面临不少瓶颈。在内部无法与资通讯产业竞逐人才、土地等关键资源,而使成长受阻。对外由于中国大陆等新兴国家兴起,凭借其成本优势下大规模生产,使得台湾传产竞争压力大增。

另外传统产业中不乏高关税产品,在欠缺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加持,不利于与其他国家竞争。此反映在近年来传统产业中非零关税项目出口,普遍不及零关税项目,在几个大型FTA生效后更会扩大此差距。由于台湾在短期内FTA很难有重大突破;再加上各国也在积极建构强化供应链韧性协定,台湾也不易切入,因此难以扭转出口劣势。

展望未来,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国大陆持续以出口舒缓其过剩产能,以及自主化生产政策下,传统产业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环境,政府应积极协助传统产业脱离困境。不过目前产业政策的重点,无论是五大信赖产业的规划,绿能产业的推动,产创条例的挹注,甚至「境外关内」的机制,传统产业均不在主要光谱中。政府不能坐视此趋势,而应投入更多资源于传统产业,以解决产业两极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