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科研成長遲滯的警訊

国科会公布最新的「全国科技动态调查」报告,2023年全国科研经费创下新高,为新台币9,373亿元。示意图。(美联社)

国科会公布最新的「全国科技动态调查」报告,2023年全国科研经费创下新高,为新台币9,373亿元;但年成长率只有4.4%,成长动能已经趋缓,占GDP比重也仅提升0.02%,达3.98%。除非研发效能提高,否则创新能力的提升可能受限,值得各方重视。

我国研发的投入主力是企业界,近年投入科研资源都占全国研发经费比率八成以上;而企业研发又以5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为主,2023年这类大企业研发费用占了全台企业研发的81.7%,是研发投入的关键力量。企业研发投资会受到商机牵引,其增速关系到经济成长的快慢。因AI和5G进展神速,企业界投入研发经费也就快速成长,过去五年平均成长率达到8.8%,2021到2022年更双双超越10%,也让台湾经济近年有相当突出的表现。

然而,2023年的研发经费成长率远逊过去五年平均;这种研发成长迟滞的现象,若排除研发占比高达全体二成的台积电,则情况将更严重,因台积电的高成长明显拉高了全台成长率。台湾整体的研发占GDP比重(3.98%)因半导体业研发投入大增而超过许多先进国家,如2022年美国为3.6%、日本3.4%、德国3.1%、英国2.9%、法国2.2%,但还是不如以色列(5.6%)和韩国(5.2%),不宜自满而逐渐松懈。因此,研发成长迟缓的原因值得推敲,并须亟谋求解决,否则对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应高度警戒。

再者,我国研发投入在产业界的高度不均,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国科会调查显示,2022年的企业研发,有78.1%集中在电脑、电子及光学产业,韩国只有49.3%,美国更只有18.4%;德国和日本因为汽车业重要,分别有34.4%和26.9%企业研发投注在汽车业。我国研发高度集中在资通讯产业的结果,虽然造就该产业在全球具有高度竞争力,却也造成其他产业研发不足、成长迟滞,甚至衰退和没落。

观察国科会的调查资料,虽然所有的高科技行业都投注了大量研发经费,但仍有不少行业的研发投入少到令人担忧。这些不太研发的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运输仓储只有4.5亿元、成衣及服饰4.0亿元、金属制品3.7亿元、基本金属3.5亿元、印刷及资料储存媒体3.4亿元、塑胶制品2.9亿元、橡胶制品1.7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1.6亿元,家具制造2亿元、住宿餐饮0.5亿元,木竹制品更只有寥寥200万元。

这些行业的研发投资,不仅和高科技行业完全不成比例,连同样属于传产的食品饮料业(28.8亿元)、纺织业(22.4亿元)、皮革毛皮业(43.6亿元)、批发及零售(83.3亿元)、药品及医用化学制品(87.0亿元)、化学材料及制品(104.9亿元)、机械设备及制品(179.5亿元)等,也都难望项背。究其原因,应该是在本地竞争力滑落下,直接对外投资产生的竞争优势,比起在台湾从事高风险的研发却仍难以明确掌握市场,有极大的关系。

这些个别企业的最适化决策,即使是企业的最佳解方,累积起来就是在台湾的这些行业萎缩外移,最后某些关键性产品从台湾消失,不仅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增加,甚至是某些产品或关键零组件完全消失的国安风险,政府不该只看到高科技的亮丽表现,却对传产萎缩的国安风险视而不见。

1986年,美国太空梭「挑战者」发射后73秒立刻爆炸,七位太空人全部罹难。事后发现竟是不起眼的塑胶O型环在低温下失去弹性的「小问题」,却导致密封效果不佳,漏出的高温燃气烧穿了燃料箱所致。传产企业研发不足、竞争力低弱,可能产生的国安风险,正是政府扮演更积极角色的机会,否则极可能变成台湾产业的「O型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