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婴儿是劣等财,宠物是正常财之下的权变

一般正常的东西,所得增加消费都会随之增加,所得弹性不管是大于一或小于一的正值,这都称为正常财(或正常物品);但也有一些东西,消费者所得增加反而会减少消费,我们称为劣等财,这种东西的所得弹性会变成负值。

我们把这个观念套进整体国家讨论,近几年台湾平均国民所得一直增加,社会上婴儿的出生数目却减少了,但宠物饲养的数目却大大增加。因此看起来婴儿是「劣等财」,宠物反而是「正常财」。

2022年全国的新生儿仅13万8,986人,创内政部统计以来新低。前一年2021年新生儿则是15.38万。若从统计资料来看,1981年是41.58万人是高点,随后逐年滑落,1991年是32.04万,2001年为25.79万,2011年只剩19.83万,再逐渐降到现在的水准。中间的龙年虽异军突起,但也只是稍微增加,大趋势就是下降。反观,由时势公司整理农委会、内政部的资料推估全国家犬猫数量2011年约189.71万只,逐步增加到2021年的295.83万只。

婴儿是劣等财,宠物反而是正常财,这个社会现象值得省思。背后是婴儿的养育成本随着社会进步,大大增加。年轻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房价的高升,行无余力。肯生,生一个,祖父母就要谢天谢地了。再者,尤其女性在女力时代来临下,放弃工作,机会成本非常大,因此权衡轻重,甚至不婚的选择,大有人在。

相对的,人际关系疏离与情感关系的重整、少子化、老年化等因素影响下,兴起一股宠物饲养风潮。宠物之前饲养的动机,多是集中在实质功能用途上:狗的主要目的是在看家、防盗,猫则会捉老鼠。宠物现在的角色早已跳脱过去的工具性及主从关系。宠物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家庭要角,甚至被饲主视如己出。

准此,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及该有的权变。政府去年8月推动「平价教保续扩大」、「育儿津贴加倍」及「就学费用再降低」等新政;行政院会更裁示通过「扩大不孕症试管婴儿补助方案」、「增加产检次数及项目」及「放宽育婴留停及调整工时弹性」三大政策。这些都可以减少年轻夫妻的「做人」及一些养育成本,是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然而,更根本的问题还有年轻人低薪、高房价、托育等等社会问题。年轻人为了就业,纷纷往都会区移动,低薪高房价买不起房子,只好赁屋而居。家庭型态由以往的大家庭转化成小家庭,最大的缺点便是家中年幼子女缺乏照料。小的只能送往托婴中心,大点送幼稚园,对家长而言负担不小。且近年托婴意外、儿虐事件时有所闻。相对来说,公设民营托婴中心在家长心中较为值得信赖,但公设民营托育中心在都会区量能不足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些都是未来政府应该尽速考量改进的方向。

另外,随着宠物与饲主的关系愈来越密切,提供宠物各式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扩大。除宠物日常食、衣、住、行、育、乐等需要,再延伸到保健、看病、手术、住院等医疗服务及死后处理的殡葬业等,产业范畴涵盖广阔,已经相当于人类经济的缩影。而且相信随所得增加,更将逐年成长。初估台湾每年已有新台币300亿元以上产值。非常值得注意且把握此商机。

在日本成田机场附近的永旺购物中心,我看到大坪数透明展示的宠物贩售、美容美发及照护中心,处处可见宠物的萌样,因此吸引不少小孩驻足观赏、互动,不远处也有很多老人坐在长凳子上欣赏眼前的「风景」。这整体真是有趣的画面,值得在我们社会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