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路径未见碳税 学者批财税部失职

学者指出,如果调整消费行为,将可带来4至7成的减碳潜力。图为清明连假最后一天,许多家长5日带着孩子前往三重幸福水漾公园休憩游玩。(杜宜谙摄)

联合国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公布第6次评估报告(AR6)的第三工作组报告,学者指出,若消费行为调整,可带来4至7成的减碳潜力;我国3月底公布2050净零排放政策路径蓝图呼应国际值得肯定,但作法过于保守。学者并批,有些部门「扯后腿」。

IPCC今年2月公布第6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暖化近20年内将升温1.5°C,增加多种气候危害,应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30年前减半,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方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C以内,以因应全球气候紧急的高风险冲击。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SMC)昨日召开IPCC 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即时解析记者会,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萧代基表示,过去国家从没有长期减碳的决策,他肯定政府提出的积极净零目标,但策略过于保守,未纳入低经济成本的减碳措施,例如更新造林、永续森林经营、碳税。

「很多部门在扯后腿,相关作为需要更积极推动!」萧代基指出,例如这次净零路径没看到碳税就是财政部失职,上述作为都应落实到「温管法」修正内容,否则2030年不但无法减半,2050年也难以达到净零碳排。

台湾大学气候变迁与永续发展国际学位学程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表示,这次IPCC报告特别以专门章节谈「需求面」的解方,例如综合生活转型、交通转型、增加能源效率等不同面向的积极作为,将产生4至7成的减碳潜力。

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郑祖睿指出,运具电动化也是台湾净零路径提到的重要目标,但台湾仅着重汽机车电动化目标,国内目前仍未将货运物流视为单独行业别,因而难以提出针对产业的整体性配套措施与补助,可能造成转型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