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被圈养 不要活在家长的保护伞下

▲未来人生格局气度就从拒绝活在家长保护伞下开始,不当妈宝凡事靠自己,勇敢去筑梦。(图/视觉中国CFP)

文/陈祖辉

6月木棉花开的时节,也是许多学校毕业季的时候。还记得二十年几前大学毕业时,师长台上致赠祝福词:「期勉做个有想法的人,勇敢去筑梦,展翅高飞。」换成今日的说法应该是:「拒绝当妈宝、靠爸与啃老族,凡事靠自己,做个有想法的自己。」今天,如果我上台致祝福词,我会希望台湾年轻一代应该要勇于脱离家里的关系脐带,靠自己之力闯出自己的人生。

事实上,笔者非常不喜欢用「妈宝、靠爸与啃老」等形容词,但现今的台湾下一代,确实反映了上列诸多负面特质。例如富二代豪奢形象,在外出事后要父母出面帮忙解决。某些艺人子女,虽受父母盛名之累,但出社会后眼高手低无法吃苦,时常挑剔工作,也坐实了自己还是被父母影响力下「圈养」。还有另一种的类型,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么,极度没有信心,连想谈恋爱都担心家人的反对,因此靠家人安排相亲,生活起居全由父母支配与安排。

我常认为台湾有不少的家长心态是有问题的!他们不会反省自己当父母的职能角色有没有问题,反倒是常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以前曾听过一个故事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嫌弃与低收入家庭小孩坐一起,分在同一组,或一起参加团体活动。班亲会的时候,这女孩的母亲到校向老师抱怨:「为何要将她女儿与脏兮兮的同学安排作息在一起」?老师回答:「第一,和您女儿在一起的同学不是脏兮兮,只不过家境贫穷;其次,您女儿说不可以跟资质差的同学在一起,成绩会被带差」。语毕,这位家长便气冲冲地说:「我小孩有人权与自由的权利想跟谁在一起就在一起?老师您凭什么干预我小孩的人生?」这个故事的结束是,从此这位女同学在班上遭受同学孤立,认为没有一位同学有资格跟她一起学习,所以没念完小学,就转学贵族学校去了。最后这位女孩的人生结局如何,不清楚!但真是耐人寻味。

台湾年轻人依赖家庭,缺乏勇气脱离家庭支援的骨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大环境使然,台湾的整体经济不佳,父母担心子女在恶劣工作环境吃苦,基于不忍心,所以任由子女持续接受奶水奥援,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其次是父母的心态与文化养成有关,台湾的父母普遍多是战后婴儿潮出生较多,跟着上一代长辈吃苦,基于内心的「恐惧与补偿心理」,认为自己从上一代获得的资源太少,如果现在自己当父母后有能力、有资源,该多弥补自己的子女,不要让以前的苦出现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因为恐惧,因为想当个好父母的补偿心态,所以不忍子女单飞与独立自主,深怕他们不在自己的眼线之内,可能会出乱子。

在这凤凰花开的月份,鼓励毕业同学应该要学习逐渐断掉与原生家庭的脐带关系,靠自己去谋生,靠自己去经营人脉关系,靠自己去找机会,就是不要靠父母。我曾听过一个三十几岁的厨师接受电视节目采访,他从小出自隔代教养,现在靠自己经营一家餐厅,同时有个心愿:想在台北买一栋房子照顾阿嬷晚年。记者问他的理由,他回答:因为报恩!感谢阿嬷用她的全力,靠拾荒养活他念完高职餐饮科!试想,一个小小的报恩心愿所以独立自主,相较于出手阔绰,向父母要钱买车或一直换新车的依赖,两相比较之下,前者因平凡而伟大,持续往成功方向接近;而后者,则因为没有目标,所以将萎靡不振。

在这毕业前夕,想借此告诉学生们:「勇敢地拒绝父母的好意,多吃一点苦头没有关系,重点是这一身傲骨与未来的气度与格局,正是从拒绝活在保护伞之下开始。祝福大家前途虽然荆棘遍布,但能超越上一代与自己,将被视为一个好汉!」

●陈祖辉,台北大学助理教授,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法学博士研究修复式正义与暴力犯罪研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