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没资格难过

不努力没资格难过?(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面对连专家无法预测的未来,该如何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不追求「赢在起跑点」,但希望「愿意一直跑」——

本土资深临床心理陈品皓,累积十余年咨商辅导经验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续努力」的成长型思维学习指南

你的宝贝害怕犯错,不愿去尝试挑战吗?

班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吗?

家里孩子因为人际自信不足,进而影响到自我价值感吗?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跟得上时代脚步

身为家长教育工作者,想要孕育下一代的成长心态

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建立心理起跑点,为孩子创造能够顺应时局优势

▶你知道,心理起跑点的优势要怎么创造与维持吗?

▶你知道,有效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跳脱框架,走出负向学习循环吗?

▶你知道,人际关系的品质与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强度吗?

临床心理师陈品皓,汇整多年来的儿少咨商辅导经验,

针对心理起跑点的两大核心──安全感与自信心,

归纳出强化心理素质的五大重点,搭配具体而丰富的沟通情境案例

帮助孩子变得坚强、不畏惧困难,并勇于接受各种挑战。

精彩书摘

当孩子长期在学习领域中表现不佳,因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时,很可能就会落入逃避循环里;家长对此也觉得束手无策,毕竟孩子都自觉做不到了。这时,我们就落进负向学习循环中(参考下图),亲子双方都觉得很无力。孩子因为表现不佳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相当正常的事,我们不用急着催促孩子从挫败中马上站起来,孩子仍需要一些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家长的陪伴跟引导是很有帮助的事。

学习的负向循环。(图/亲子天下提供)

不少大人看到孩子因为失败而低落难过时,可能会忍不住说:「你不努力,所以没资格难过。」「我早就跟你说了,你现在弄这什么东西,还好意思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类的话语。「不努力,所以没资格难过」这逻辑乍听似乎有道理,但事实上根本不通。

任何人不管有没有努力,遭遇挫败都会难过。这种难过跟努力无关,而是因为在乎事情的成败与评论,是这份在乎的念头带来失落与难过,而「努力」是孩子不想再次挫败而做出的补偿。所以「会难过」反映出孩子的在乎,「不想再难过」带出下一次改进的机会。可惜的是,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情绪所带来的力量

「不努力,所以没资格难过」这句话说穿了,其实是在对孩子说:「你没有按照我的标准(期待)去做,失败了活该,没资格讨拍。」

大人之所以这么说,是自己也被孩子不顺从的抗拒给伤到了,因此做出反击;而孩子发现不顺从就会被责备,于是他学到的不是承担责任,而是顺从,因为这样才能逃避责任

家长若想要陪伴孩子消化这种难过,或许该先好好消化自己内心的情绪,再来引导孩子一起讨论。陪伴孩子消化难过时,不用冠冕堂皇或正向积极,只要表达你的理解跟认同就好,可以这样说:「你会难过是合理的,如果是我,也会难过。我们之所以难过是因为『在乎』─在乎结果、在乎别人的看法。难过时就好好去消化它。」你别期待孩子听完同理后能马上复原,精神抖擞。消化都需要时间沉淀,静下来和自己的内在对话

而大人心中往往对孩子的能力有许多怀疑,因此看到孩子的表现不如预期时,心中难免会跟着焦灼。当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的这些焦虑,并且好好消化它们,才可能给予孩子迈向成熟、独立的空间。

(本文摘自《心理韧性》/亲子天下)

【作者简介】

陈品皓

临床心理师,米露谷心理治疗执行长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主修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社交焦虑症衡鉴与治疗。专门提供儿童青少年情绪、人际、学习及行为等适应问题治疗、亲职教育与心理卫生议题。着有《青春期免惊》、《如果可以诚实,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弄懂6~12岁孩子的内心×情绪×行为问题》等书。

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心理韧性》/亲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