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购的背后………

李宗华

晚近朝野为了军购案大动干戈,国防部也用各种管道去寻求支持,全国的老百姓也密切的注意此事的发展,但是在军购的背后,仍然有许多看不到的问题

其一:不切实际的建军方略:国防部推动了号称国军组织再造的「精实案」、「精进案」只是真的有果效吗?答案是否定的,没错省下了很多经费,可以转移到军购上,但是回过头来看,编制人员精简了,但军务丝毫不会减少,更加以有经验老臣宿将的离开,更使得基层部队人力素质青黄不接,再者新兵新训缩短只剩一个月,役期也越来越短,更加以周休二日效应,一年有近于一半的时间在休假,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还有,在「精实案」、「精进案」的背后,依附着「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构想,这又是个天大的笑话,笔者出身于后备司令部动员部队体系,看过太多不堪入目的状态,笔者在担任教育召集步枪教官时,看尽了许多的丑态干部管不动应召部队,兵员于营内酗酒赌博,干部成天应付长官视导,演习兵推套招了事,动员计划一抄再抄,动员军械年久失修,等等……。然后在每次演习过后再信誓旦旦的说部队很有战力,这真的是弥天大谎,这让行伍出身的人看不下去,试问就算买了军购,有用吗?

其二:驼鸟心态的战略思维:我国的战略思想,说穿了是一个「守」字但是却流于消极,及不切实际的思想中,只想着支撑到美军来干预台海战事,这是愚不可及的战略思想,殊不知「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军购并非不能买,重点在于「如何买?」、「为何买?」我国在战略上已经过度依赖美军缺乏自主性的战略,美方曾经以恫吓性的语气表明「如不军购,美不保台!」的意向,如此等同收保护费行径,已经近于丧权辱国的状态,如此状况要全民如何支持军购?想一想科威特吧?

其实美军早知伊拉克要进攻了,本来这场战争可以免去的,而美国却坐视其发生,之后再师出有名的加入战争,获取最大的利益,试想我们还能指望美军来援吗,或许美军基于全球战略利益会支援台湾,可是届时台湾已经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成为下一个科威特,美国再顺理成章协助重建再赚一笔,想一想今天在反军购的人,跟急于推动军购的人有仔细的想一想以后吗?有没有深刻反省建军制度面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没军购就打不赢,但是不见得军购了就守得住,看看二次大战法国,砸了大笔法郎构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但是却因为军事体制的落后,军队将领的无能腐败,导致被纳粹德国的铁蹄入侵,导致丧权辱国的下场,殷鉴不远啊,法国就是最好的借镜,掌握军权的衮衮诸公好好思考吧!

三:百病丛生的三军部队: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人员素质,其次才是武器装备,古人的思考逻辑很中肯:「战志坚定的人,虽赤身露体,赤手空拳野兽也不敢接近,战志不坚的人,虽披坚执锐黄口小儿便能引弓杀之。」看看现在的国军吧,可用百病丛生不为过,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当长官的短视近利,只做小事不做大事,凡是粉饰太平之能事,平常光应付达官显要的出巡视导就去了部队半条命,长官要来了,课可以不操,但是地一定要扫,草非割不可,只操演长官想看的科目,长官满意最重要!如此一来长官拍足了马屁,就此平步青云,而部队却沦落为样板架子,然后在莒光日政治教学上睁眼说瞎话的说三军很有战力,这像话吗?

笔者从戎五年,举目所见皆如此,更可笑的是,不断的在莒光日政治教学上,宣导支持军购,而且还考试抽问,这真是心虚的作风,开部队教育的倒车,再者,我们的军事教育教出了怎么样的干部,军校念了两年或四年的军官,很多是比菜鸟还不如的,甚至于比预官指职还不如,士官的状况就更惨不忍睹了,然后新训只有一个月,笔者曾经遇过刚下部队的新兵,一问之下,吓了一大跳,新兵只会基本教练,跟开枪而已,连最基本的单兵战斗动作都不会,这真是后备司令部薛将军石民先生的杰作!没办法,长官指示:「新兵训练着重基本教练跟实弹射击。」相信后备司令部出身的军人都看过这样的指示,好像看到了宋代沦亡的景象阿!

今天在上位的衮衮诸公,几乎都念过「曾胡治兵语录」,但是不过应付深造考试罢了,有多少人真正体会曾文正公的真意呢?其实现在在谈军购就跟清季「自强新政」的弊病一般,只在金额品项上打转,却忽略真正该改革的东西,在此笔者引述「曾胡治兵语录」第八:赤胆忠心的一段话来代表现在的三军:「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退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请在上的衮衮诸公好好思考吧!

我们都不希望国家灭亡,所以大家才会去争论军购的存废问题,但是希望有权力的人能看到真正该看的问题核心,而非在金额品项上打转,明郑政权灭亡了,希望中华民国别重蹈覆辙,毕竟国家还是全国百姓的依靠,当权者好好思考吧!

后记:这是多年前写的文章,看到现今军队的腐败现象,就想到很多问题希望过去军队的怪事别再来了。

●作者李宗华,备役士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稿件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