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素人到电影人的养成之路

在台北,有专为素人打造的影视培育中心及编剧课程,不仅传授影视专业知识,也提供影视产业实务交流及训练。(图/中影培育中心)

1895 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咖啡馆地下室公开放映他们拍摄的影片《火车进站》,为电影史揭开序幕;百年后的今日,仍有许多人沉浸在黑盒子的世界里,甚至想走进幕后,成为电影故事的造梦者。在台北,有专为素人打造的影视培育中心及编剧课程,不仅传授影视专业知识,也提供影视产业实务交流及训练。

走进幕后汲取实战经验

许多人对于台北「中影文化城」的记忆,停留在最初的制片厂、国片取景地,或是后来的休憩观光景点;然而,自2018 年「中影培育中心」成立以来,此地更成为台湾影视的孵化基地,凭借着中影长期累积的业界实战经验,培育国内影视人才。「中影之所以成立培育中心,一来是因为我们发现许多影视传播科系毕业生进入业界后,惊觉课堂所学与业界实况落差极大而备受打击;二来则是有许多非本科系背景的人,怀抱着电影梦,却不得其门而入。」中影培育中心企画总监顾心怡说道。

为了满足上述两大族群的需求,中影从2017 年举办培训营队开始,逐步规画影视人员培训课程,之后更成立中影培育中心,透过暑期营队与平日班课程,让对影视产业怀抱热情的朋友,不只从萤幕上看热闹,更能掌握影视制作的眉角与门道。

参与中影培育中心暑期营队的学员,初期会共读剧本,作为熟悉课程的第一步。(图/中影培育中心)

中影培育中心透过分组课程,让学员各自修习不同专业技能。(图/中影培育中心)

暑期营队于暑假期间提供每日课程,适合大学生或是下定决心转行的素人。顾心怡提到,暑期营队的前期课程安排所有学员一起读剧本,之后学员可各自修习不同专业课程,如编剧、摄影、音效、造型、剪辑,并在学习过程中穿插跨组别讨论会议,最后集结所有成员成立一个剧组,共同完成一部影视作品,并在电影院中放映。「透过课程,学员可认识业界的完整编制与电影产制流程,也能了解该如何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共事。」她进一步说道,「协助学员全面了解业界的运作,是我们课程相当重要的核心。过去也有几位暑期营队的学生,后来顺利进入中影从事幕后工作。」

而平日班课程则适合对影视产业有热忱的社会人士,让他们在工作之余,透过调光、空中摄影、编剧、剪辑等各式主题课程,更贴近影视产业。「平日班课程会针对单一主题授课,例如学员可透过编剧课程学习编剧写作框架,对于想要拍摄生活纪录短片,或是工作上有拍摄短片需求的人来说非常受用。」

顾心怡也表示,台北作为培育影视人才的重要基地,无论是空间、器材设备、师资等资源都十分丰沛,也因此能提供专业且深入的课程,对于有志踏入影视产业的人来说,自是一大福音。

中影培育中心硬体设施一应俱全,足以提供学员实务所需。(图/中影培育中心)

掌握剧本架构让故事有血有肉

深耕编剧领域的编剧教学公司「东默农编剧实战教室」创办人东默农表示,在影视产业中,编剧就像是舞台的搭建者,以文字建构出故事骨架,再让音效、美术、灯光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走上这个故事舞台,发挥个人长才。故事的「架构力」就是编剧的生存技,因此,东默农编剧实战教室规画一系列相关课程,透过系统化的教学,让学员了解戏剧架构、角色设计方法、基本编剧观念等,「对我来说无论是三分钟或三十小时的长剧,写作的基本原则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写作者得先掌握基本原则,再学习如何发展出电影甚至电视剧的长篇剧本。」东默农表示。

东默农也强调,编剧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得具备基本的剧本写作概念外,更要吸收各领域专业知识,才能让故事更加有血有肉。例如,东默农会在课程中定期邀请导演、演员等影视产业职人,甚至警察、酒店公关等各行各业人士,分享个人从业经验,一来从影视业不同角色的观点切入,让编剧理解自己该如何与他人合作;二来也透过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为创作带来更多灵感激发、奠定背景知识。

而针对渴望以编剧为业的创作者,东默农更推出编剧接案实战班,让创作者在天马行空的创作之外,能更了解影视产业实务需求。像是曾与剧本开发公司合作,借由剧本开发公司提供的原创故事,带领学员以原创故事为本,延伸创作出电影剧本。经过长年经营,东默农也观察到,由于许多影视产业、机构皆落脚台北,因此台北也是编剧寻找工作伙伴、工作机会与增广视野,最便利的所在。

国际知名导演李安曾说道:「我永远是电影系的学生,世界就是我的学校。」而对于台北人而言,无论是否出身科班,台北这座城市,就是培育影视专业能力的校园。透过各种影视课程养成专业技能、逐步走进电影幕后,让素人的电影梦,在台北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东默农会在课程中邀请各行各业人士分享从业经验,让学员吸取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故事,才能为角色建构深厚的背景。(图/东默农)

本文作者:郭慧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

《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