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轰第7类特权疫苗…这些人傻眼 议员:转移好心肝不择手段
▲记者采访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图/记者林敬旻摄)
台北市长柯文哲4日表示,他倾向依照年龄往下打,不赞成第7类维持国家安全、社会运作人员施打,这是「国家特权疫苗」,自己每天都被关说请托。对此,台北市议员黄郁芬批评,好心肝诊所的特权疫苗变罗生门,现在又想转移焦点。
「许多被列在第7类的民众都傻眼了。」黄郁芬5日在脸书表示,以第7类中的托育与幼教人员 为例,若这些幼教人员没接种疫苗、没降低染疫风险,如何恢复托育幼教工作?家长敢放心托付小朋友吗?若爸妈不愿让孩子去有风险的托婴幼教场所,又得请假顾小孩,托婴与幼儿园继续承担营运成本,幼教工作人员继续放无薪假,难道柯市长乐见这样的恶性循环继续下去?第7类中的学校老师也一样,校内教职员工若无法优先施打疫苗,若有学生不幸染疫,停课、清消、家长请假顾孩子,人民要负担的成本也非常可观。
黄郁芬指出,若第七类的外送员与货运业者,无法受到疫苗保护,甚至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影响的是上千上百个家户;此外,第七类的记者,实际到快筛站、医院、市场等前线进行采访,民众才得以了解疫情动态,也才能够让政府知道民间的声音。
至于社工部份,黄郁芬说明,先前之所以发出书面质询,要求北市府向卫福部建议,把社工纳入第7类疫苗施打顺序中,就是考量到社福服务的特殊性,若社工无法获得疫苗的保护,无法恢复实体的访视,没有其他人能在社会安全网的边缘,把弱势族群给拉回来。
黄郁芬认为,中央制定第7类人员列表时,考量到的是若这类人染疫,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来因应,柯文哲看到的却是「凭什么这些人可以先打」、「每天被请托好烦」,提醒柯市长,政治人物做决策时要有一定的标准,若柯市长认同,台北市之所以要让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先打疫苗,是为了维持全台的粮食稳定、维持社会机能稳定运作,那第7类就有其存在的必要,就不该被市长抹成特权疫苗。
黄郁芬指出,台北市政府发给好心肝诊所的特权疫苗变罗生门,现在又想转移焦点说中央发特权疫苗,好心肝的特权疫苗是在没名册、事前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不清不楚让好心肝诊所志工接种,现在安排施打疫苗的第7类人员相关身份、类别,都订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就是特权与否的差异。
黄郁芬还说,希望柯市长不要为了转移焦点,不择手段砲打中央,更不要心中有特权,看什么都是特权,心中有没有把人民摆在第一位,大家都在看,不要砲打中央时是一套逻辑,结果在台北市政府又是另一套逻辑,同一件事情,不是中央做就是特权,柯文哲做就是体恤人民,人民想要的是实际的行动,不是双标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