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 从诗词看古人如何避暑
大陆有句网路流行语说,「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 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大陆多地城市近日进入烧烤模式,如四川和重庆最高气温达到42℃、连东北辽宁的海参都被热死。对此,有人提出「古代人没有空调、风扇该怎么活?」其实答案就在中国诗词里。
央视新闻挑出了几个古人的诗词作品,整理成古人的避暑妙招,包括找阴凉处、找凉风口、铺凉席或倚靠冰凉质地的椅子或床上、赏夜景等。其中,宋代词人李重元在《忆王孙‧夏词》中提及,「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形容在夏天刚下过雨后,吃着在井里用冷水降温过的李子跟西瓜,感觉就像冰雪一样清凉。
▲▼古人的避暑妙招。(图/翻摄自微博/央视新闻)
最科学的一个避暑方法,莫过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刘驸马水亭避暑》。文中写着,「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诗词描述这个翠竹和红莲围绕的水亭开敞通风,同时让铺设的竹席自然生凉。更特别的是,有人说刘禹锡描述的这个水亭,有设计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贮存,在让水沿着亭的四周留下来,形成「雨帘」达到降温的效果。
不过,境界最高的绝对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销暑》。「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意指对抗暑热最好的方法就是静坐,因为「心静自然凉」,只要心无杂念,窗边自然就会有清风徐来。
白居易也曾在酷暑时拜访当时的高僧恒寂禅师,看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里打坐,却没有狂冒汗。当时白居易就写了《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讲述禅师不热的原因,是因为他清心静气。
即便如此,还是要提醒民众,台湾各地近日普遍高温,体感有时飙破40度,如果过度在户外曝晒、大量流汗,一定要记得补充水分防止热衰竭,穿着上也要保持轻薄凉爽;室内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否则体温会无法散发导致中暑。如果没有空调,也要让电风扇转动,维持空气流通。当感觉疲累、没有食欲、恶心、想吐、脸色苍白、全身不舒服,切记要马上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
不是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 预防「热伤害」3撇步报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