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检视!你吃的药 会引发失智风险吗?

快检视!你吃的药 会引发失智风险吗?(示意图/Shutterstock)

大家都害怕罹患失智症?一但罹病了虽然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确会带人家人成重的负担。美国FDA近20年来首度通过失智新药,但你用的到吗?你知道,长期吃哪些药有可能会提高失智风险?最新研究发现,顾好你的心,也对你的大脑好。高雄长庚纪念医院药剂部药师吴承志带您了解失智症与最新研究发现:

●第1点:失智、老化大不同!

「失智不是只有忘记,而是全面退化,」吴承志指出,失智症并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种疾病。不单只有记忆力衰退,还包括语言能力、空间感、思考认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

台湾失智症协会1指出,一般人都以为长辈是老番颠,人老了都是这样,轻忽长辈其实是生病。正常老化的情况下,可能突然忘记某事,但事后会想起来。但如果是失智症,患者对于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完全忘记。早期表现可能只有记忆力变差,常找不到东西,渐渐出现生活习惯和个性改变,多疑和无缘无故乱骂人等症状。

「早期失智症状轻微,与正常老化的差别不大,多半等到中期症状明显才被发现,」吴承志提醒,「同住者需要用心观察,才能及早发现、接受治疗。」

●第2点:失智症有哪些药物治疗?

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退化型失智症,被认为与大脑出现不正常的斑块(由于ß类淀粉蛋白大量堆积),以及神经纤维纠结有关,造成神经原与相关连结丧失功能。美国FDA在六月通过新药Aduhelm2,可以有效减缓ß类淀粉蛋白的堆积,是首度针对疾病进程研发的药物,核准上市做为阿兹海默症治疗用药。惟台湾目前尚未核准。

现行药物以症状治疗为主,没有办法治愈受损退化的大脑。主要是胆碱酶抑制剂与NMDA拮抗剂,它们可以改善神经传导物质传递,延缓疾病进程。前者适用于轻至中度病人,可能副作用有恶心、腹泻、头痛、呕吐等,后者则用于中至重度病人,可能副作用有眩晕、躁动、尿失禁、失眠、腹泻等。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到无法自理,加重照顾者负担,」吴承志观察。一般来说,若药物剂量增加、长期使用,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就会提高。这类药物有多种剂量、剂型选择,因为它们需要时间慢慢整剂量,才能减少因为发生副作用而停药的风险。

此外,透过建立熟悉、稳定、有安全感的环境,怀旧疗法、芳香疗法、宠物治疗、音乐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药害救济基金会提醒民众,服药后如果出现不适的情形或副作用,应先咨询您的主治医师或药师,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并于下次回诊时主动告知。

●第3点:你吃的药会引发失智风险?

陆续有研究发现,抗胆碱药物有提高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抗胆碱药物会阻断一种名为乙醯胆碱的神经传导物质,抑制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全身,常见于过敏药、感冒药、肠胃道用药、以及治疗忧郁、膀胱过动症、巴金森症、与癫痫等用药。

在一项约有28万人参与的病例对照研究中4,发现抗胆碱药物活性愈强,80岁前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愈高,尤其是部份的抗忧郁剂、膀胱抗毒蕈碱用药、抗巴金森症用药和抗癫痫药。

研究结论指出,中、老年病人若使用上述药物,建议考量用药的效益与发生失智的风险,如果有其他治疗选项,应考虑使用别种用药或者非药物方式替代。

然而,这不代表该类药物都不可以使用,药害救济基金会特别提醒民众,贸然停药会加重病情,特别是抗忧郁或抗癫痫等药,切勿擅自停药,如有相关疑虑,应回诊与医师讨论。

●第4点:对你的心好,更对你的大脑好!

「要注意体重与三高,会影响心血管,加速老化,提高失智症的风险,」吴承志提醒。最新的研究5归纳,做到以下事项,有助预防或延缓失智症:

●对你的心好:

→控制血压;收缩压应保持在130mmHg以下。

→控制血糖:第二型糖尿病会提高失智症风险。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或肥胖者,只要减重2公斤,注意力与记忆力就能获得显著的提升。

→规律运动:对于轻微认知退化的病人,有氧运动「可能」会有效益。

→戒烟。

●对你的友伴好:

→参与社交活动:许多研究发现,孤单寂寞会提高失智风险。已婚人士比单身有更频繁的人际互动,对于社交接触有长期的效益。

●吃出脑力:

→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坚果、橄榄油,少吃饱和脂肪酸与肉类。WHO建议地中海饮食,有助降低认知功能退化或失智症风险。

→节制饮酒: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罐(330ml)啤酒。

●头好壮壮:

→如果听力受损或丧失,鼓励使用助听器,大幅降低噪音的过度干扰。

→减少暴露在二手烟或空气污染。

→预防头外伤。

→一觉好眠:无关乎时间长短,重要的是睡眠品质。长期服用安眠药,有可能会提高失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