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感冒药注意「抗胆碱效果强」长者增失智风险4~7倍

长者用药得注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长期用药的长者得多提高警觉阳明大学高龄与健康研究中心今(19)日发表研究显示,当长者有多重用药情况,特别是服用药物越多或者抗胆碱效果越强的药物会增加急诊、住院风险,失智风险也上升了四至七倍。常见的抗胆碱药物包含感冒过敏药、肌肉松弛剂以及镇定安眠用药,如果长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建议选择抗胆碱效果较低的类型,会比较安全。

阳明大学医学院19日举办台日高龄医学国际研讨会,阳明大学高龄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陈亮恭会中发表「累积性抗胆碱负荷对于长者认知功能影响」。

陈亮恭受访表示,这项研究针对长者多重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健保资料库自2002年开始追踪12万名65岁以上长者,结果发现多重用药情况越严重,或者是使用抗胆碱效果越强药物的老年人在急诊、住院风险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风险增加可达四至七倍。

▲阳明大学高龄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陈亮恭。(图/阳明大学提供)

陈亮恭说,长者经常服用的药物当中约有30%属于抗胆碱效果药物,当中又以治疗感冒、过敏的抗组织胺最为常见,其余还有骨关节疾病所服用的肌肉松弛剂,精神焦虑症状的镇静安眠药物。

此类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会有口干舌噪、晕眩、大小便不顺等症状,当中比较令人忧心的是,当年龄越大,抗胆碱作用会影响脑部神经传导,有很多研究发现使用量越多、时间越长,可能会增加失智症的风险。

然而由于当中部分抗胆碱效果药物属于精神用药,目前尚无法厘清是因为用药导致失智,或者是因为本来精神疾病而引起失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失智症风险与老人用药品质的相关性。

陈亮恭建议,老人家应该避免任何毛病第一时间就想要吃药,并可请医师药师协助评估有无多重药用情况,「药能少吃就少吃」;另如果因为慢性疾病得要长期用药,建议减少使用抗胆碱效果药物来减少副作用,也降低日后失智风险。

▲阳明大学医学院与东京大学医学院签订签订合作协议。(图/阳明大学提供)

阳明大学19日也与东京大学医学院签订五年学研究协议,明确建立双方教师学生交流与合作机制校方表示,日本全球人口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台湾则是人口高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双方在高龄议题交流的意义高过与欧美的连结,可望共创亚洲健康老化模式、制订亚洲高龄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准则,具有高度的学研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