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揆上火线 别再台独自走炮

立院新会期周五登场国民党团已针对两岸政策磨刀霍霍,要新阁揆赖清德说清楚。图为赖清德日前赴立院拜会国民党党团。(本报资料照片

赖清德接阁揆后对两岸的首次发言,就是批判大陆让李明哲「被认罪」;敌对意味,打破蔡英文的三不原则,暴露出刚从地方转战中央的他,两岸火候有待加强。未来,他若一面续扮台独走炮,另方面却又高举亲中爱台,对相关政策口惠实不至,自我矛盾的结果,必将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蔡三不原则 赖已打破

2014年,赖清德藉访问上海机会,公开表示台独是台湾人民极大共识;隔年,他又在台南市议会连喊3次「我主张台独」;因此,当「亲中爱台」从他口中说出,各种负评与质疑是接踵而来。如今,在接掌阁揆后,铁杆台独的背景,是否将让两岸关系更添波澜,确实令人忧心。

或许,赖清德为避免争议,在即将到来的立院总质询,会选择把两岸事务推给总统职权,拒绝回应。问题是,这种逻辑若说得通,那么,为何当年的「赖市长」可以左拥台独、右抱亲中,大谈两岸与统独?依照相同标准,这难道不是逾越分际

推称总统职权 难加分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改善陆生与陆配权益、提升大陆渔工人权,乃至于推动两岸民间经贸文化交流等,有哪一项不属于行政院的执掌范围?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首长,没有不面对两岸事务的理由

换言之,即便两岸政策属总统职权,但从实际执行面而言,赖清德终究难以回避处理两岸工作。尤其,一路高举台独主张的他,外界势必会以「更高倍数」的方式检视督促他的两岸言行

或许,赖清德才刚就任,仍要多些时间听其言、观其行。问题是,他担任阁揆后首次对两岸事务的发言,就是对在中国大陆受审的李明哲案指指点点,批判审判程序令人遗憾;力道之重,完全展现传统印象中的「独派形象

两岸事务 无回避空间

此刻,赖清德必须理解,换位置就必须换脑袋。回顾过去1年多,即便两岸关系跌入冰点,但蔡英文对北京的发言,至少维持最起码的「不改变、不屈服、不对抗」三不政策;纵使波折不断,也始终保持理性。所以,政治性格强势的赖清德,必须尽快提升对两岸事务的把持力度

尤其,自去年520后,因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两岸答卷始终难以作答完毕,导致两岸跌入眼前冷和状态;作为大陆眼中「独派」的赖清德,若对两岸事务的处理,仍不脱以往深绿的反中窠臼,那么,英、赖的结合绝不可能「负负得正」,台海纷争只会有增无减。